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比战前有较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周期性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各个国家的物价水平也持续地加速上涨.这三种同时并存的现象,同凯恩斯主义鼓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干预调节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虽然花样繁多,归根到底不外是借助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其他经济政策的种种措施,来扩大货币流通量,以增加全社会对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本文试图探索的正是凯恩斯主义这套扩  相似文献   
22.
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供求不平衡关系,是否也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一个因素?卫兴华同志和韦奇同志在《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论点。他们论断供求不平衡关系也是决定价值量的一个因素,同时,又企图把价值和价格区分开来;并认为这是依据《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有关指示所作的阐发。本文拟对他们的论点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3.
努克西于1959年5月6日极为突然和意外地逝世了。在他生前最后几天,他对《牛津经济论文集》1959年6月号刊载的斯特里顿《不平衡增长》一文,在该刊尚未出版以前,已从该文作者送给他的校样中读到了。显然他准备作一答辩,但实际写出来的只有少数断片。这些断片被托平(JamesTobin)教授(他象努克西一样,正在日内瓦休假)留心地收集起来。虽然它们不能完全表达在努克西活得更久情况下他会讲的话,仍可能对他的思考发展方向提供若干概念,因而可视为他曾作过深入研究的这个问题的最后观点而值得保存下来。需作一两点说明。斯特里顿的批评主要针对努克西于1957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讲座的第一次讲演(《经济发展讲演集》,伊斯坦布尔大学经济系和安卡拉大学政治科学系出版,1957年)。努克西还有更晚的著作(1959年初在斯德哥尔摩的魏克赛尔讲座的讲演,题为《贸易发展模式》,1959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但因它在努克西去世后才出版,所以未能为斯特里顿所利用。但却有相当关系。回到伊斯坦布尔的讲演。在努克西看来,斯特里顿对他的第一次讲演的批评,大部分已在他的第二次讲演中作了答复(或被预见到)。在第二次讲演中,努克西已经同斯特里顿一样,坚持预先的间接(overhead)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第22~27页)。就是从这点出发努克西开始他的以下文句。  相似文献   
24.
蒋学模同志在《应当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评介李平心同志关于生产力性质的理论》一文中,基本上肯定了李平心同志在1959年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探索性工作。笔者在当时曾经在《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一文中,对如下两个论点作了论证:(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联  相似文献   
2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刊载吴才根同志的文章《怎样解说I(V m)与Ⅱ_aC、Ⅱ_bC的交换?》(以下简称吴文),对宋涛等同志和张薰华等同志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图式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他自已的图式。本分分三部分,分别对吴才根同志的文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6.
美国 G.哈布勒尔(Gottfried Haberler)所著的《繁荣与萧条》(Prosperity andDepression)是一本用反动的资产阶级观点,较系统地、简括地论述了一百多年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的书。初版于1937年印行,曾经多次再版,1958年又出了新订版。哈布勒尔是美国有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900年出生于奥地利,撰写本书时在前国际联盟任职,1936年以来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的思想体系接近于由马夏尔综合奥地利学派与英国庸俗学派而建立的所谓“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者有一些非本质的细节分歧。又因曾毕业和任教于维也纳大学,故被视为奥地利学派现代代表者之一。  相似文献   
27.
计量经济学的纯理论研究可视为对怎样计量经济关系这方面的知识作出贡献。它所提出的理论常是抽象的或一般的,因而可以应用于有关的任何具体问题。经验的计量经济学则是研讨事实资料和计算出经济关系的数据。经验的工作步骤是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直接应用。由于计量经济学家使用的资料是从观察现实经济过程得来的,所以可以结论:计量经济学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极为系统化的方法。计量经济学使用的假说的源泉之一,是经济科学的各种理论,如传统的厂商理论、经济循环理论等。有些计量经济学家则偏好以经验资料为基础来塑造计量经济模型,而不是以先验的经济理论或经济循环理论为其出发点。采用这种方法塑造假说时大量的经验资料收集工作有头等重要性。计量经济学方程式是根据多种来源不同的资料建立起来的,这些来源包括经验的观察、纯粹经济理论、社会制度的知识(如租税制度、货币信用制度)等。但不管资料来源为何,必须分析被检验和估算的方程式体系是否满足同一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28.
“学术月刊”1958年第2期刊载了王章耀、萨公强与魏(?)、谷书堂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的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理论问题,同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的意见不仅由于对同一名词有不同的理解所引起,而且还反映了对争论的问题有原则性的分歧,所以我愿追随于诸同志之后,把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以求得一致的正确的认识。我完全同意王、萨二同志的结论,基本同意他们的论证,所以本文将尽可能避免重复,只作一些补充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9.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承袭了凯恩斯的反动就业理论,把当前英国严重的失业问题说成仅仅是“充分就业的美中不足现象”,是一种“残余失业”。在他看来,这种“残余失业”部分是由于“摩擦性的”或“自愿的”原因造成,部分则由于“工人缺乏工作技能”,而“缺乏工作技能”又认为主要是“个人原因”,甚至连“犯罪记录”、“肤色”等等也包括在内;并公然站在资本家立场,认为这些“缺乏工作技能”的工人是“绝对难于被雇佣的人”。这种荒谬说法分明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的真正原因——即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使大量工人失业;他把失业归咎于失业工人的所谓“个人原因”,显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脱罪责,替资本家任意解雇工人制造借口。作者一方面怀疑用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减少“残余失业”的效果,另方面又建议采取同特殊失业直接联系的政策来“解决”英国失业问题,这是枉费心机。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不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避免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消灭失业,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只是幻想。  相似文献   
30.
对一元论劳动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元论劳动价值论的评论宋承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一、价值论必须是二元论价值作为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必须买卖双方同时出场,缺一不可。售卖(供给)者的使用价值哪怕接近无穷大,没有购买(需求)者,其价值也等于零。把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