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6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59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22.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流传千载,但是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其发展面临着民俗文化人才缺失、民俗文化遭受经济冲击和民俗文化遗失严重等问题.文艺工作者若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出合适的应对之策,定会让民俗文化之花遍开于整个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识别理论、民族平等理论、民族团结理论、民族统一理论和民族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复杂的民族问题,促进了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24.
关于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对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经济学阐释,论述了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有机统一的生态经济思想;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构成马克思生态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25.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三大文明理论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考察回顾 ;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的 ,它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辩证整合 ,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向生态中心主义倾斜 ,是一种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或者说 ,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观与实现观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引起现代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调整 ,由只是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 ,转变为同时也必须把非人类物种的需要和整个生物圈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初探——兼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终极目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入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这就是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使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发展问题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可以确立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的重大发展。这种双重价值追求与取向,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7.
刘思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类生态经济问题的威胁,以农村为中心的生态破坏,已成为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农村生态经济环境恶化的态势,则主要表现在占国土总面积60%以上的民族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它严重困扰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贫困山区,陷入了人口膨胀、生态破坏和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局面。严峻的现实,唤醒人们的警觉,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的生态经济问题,将民族地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转移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本文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借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28.
29.
30.
梁子寿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Z1):171-172
培养学生对学历史的兴趣,方法有五培养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发挥语言的魅力,启迪学习兴趣;运用历史谜语,增强学习兴趣;组织课外参观活动,引起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