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本文不同意把悲剧归入崇高的传统美学规定,这一规定植根于古希腊悲剧及其相应的艺术学的悲剧体裁观。崇高以总体为旨归,而悲剧的中心却是个性的毁灭。悲剧突出了人类总体进程中以个性为牺牲代价和个性被自身力量所毁灭的历史辩证法。个性超前抗争天折与个性滞后消磨于总体惰性结构,构成了悲剧的两大类型。悲剧所唤起的个性意识是马克思所预言的全面发展的人历史生成中积极能动的一环。  相似文献   
22.
白耶先生: 今晨收到编辑部转来的您的批评文章,兹作复。 一、对您的具体批评问题依顺序逐点回答如下: 1.您坚持“摹状个体”并批评拙文以“摹状本体”“偷换”之。但摹状词的对象根本不是实在个体,后者属“专名”,而您引据罗素所说“摹状个体”的“个体”却是“伪专名”即“伪  相似文献   
23.
康德在人文主体性极限处所陷入的“恩典-自由”矛盾,以及康德将神性的无限性时间意义人文化为向善的“历史”的人文主义立场,深远地制约着现代性思想。这一矛盾标示着人文主体性与基督教神学有其现代性源初关联。两者必须相互关联地成为反思对象。这一结论对于批判人文中心主义这一当代重大课题具有方法论意义。巴特危机期以神反人却难免人文主体性定势的困境表明,在近代主一客二元论或人-神矛盾格局内颠倒立场不是出路。现代三位一体神学与海德格尔式多重关系多重角度的非中心新格局,以及非自我单极主体的受动——能动——对话性意向言行方式,才有助于开启21世纪可能的新人文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24.
人的本质不是科学的对象而属于哲学——美学范畴。流行的“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渊源于传统自然哲学和现代唯科学主义。恢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和价值性,不仅是重建当代实践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关键前提,也是现代哲学明确自身独特性质功能以摆脱尾随科学的贫困状态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5.
巫: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及其衍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最早的专职是巫。巫兼神使与人类代言人于一身,成为世界意义超越性的阐释者。巫术作为最早的知识系统主要并不是阐述客体规律,而是侧重于支持主体方面的自我意识信心。因此,受巫的影响,知识分子自始即禀有“神圣使命”、“自我牺牲”、“终极关怀”、“超越性”诸人文本性。巫术从秘密仪式与种姓传递转化为教育与学术,巫师经由解体与流浪而使其精神在人文知识分子脉系中得到承传。  相似文献   
26.
一 康德以知性分析论扬弃旧本体论的意向经康德马堡学派发扬,在现代分析哲学那里,知性分析终于凝聚于语言。维特根斯坦宣告:“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康德划分现象与本体,在维氏看来,“这种界线只能在语言中划分,而在界线那一方面的事情,就简直是无意思的。”“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这就是说,语言自身已排除了本体论。但维氏所谓语言,是指逻辑意义的语言或语言的逻辑本质。故前述命题被强调性地重复为:“世界的界线也是逻辑的界限”。而“语言(我所理解的唯一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其中所注的“唯一的语言”。当指逻辑意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