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97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599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肉牛生产与农业机械化释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养牛业长期受到农业生产的束缚,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养牛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肉牛业时期”、“传统肉牛业时期”和“现代肉牛业时期”,养牛业历经“役用”、“兼用”乃至“肉用”的历史进程。基于农业机械化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释放作用,借助面板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肉牛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肉牛生产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传统肉牛业时期”及过渡时期肉牛生产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比“现代肉牛业时期”更大;非粮食主产区受影响比粮食主产区稍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土地承包责任制产生、发展及现状的考察和分析,论证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形式,反驳了土地国有化和土地私有化的观点,指出正确的方法应是克服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和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以谋求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3.
崔建树 《江淮论坛》2006,(3):112-116
黑格尔认,国家的本质在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即个人的自由必须得到充分而活泼的发展,国家的普遍性也必须予以促进。只有这两个环节保持平衡时,国家才能被看作一个肢体健全的和真正有组织的国家。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突破了传统上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研究国家问题的理论框架,也突破了以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界定国家权限的理论,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34.
儒商虽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意义与之相当的"儒贾(商)"和"(儒)士商"概念。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在商业经营上取得成就的商人。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6.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7.
王晔  陈洋  崔箫 《东岳论丛》2022,(8):88-96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经济模式、业态发生全面变革,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然而,面临高度复杂的环境,企业该如何把握转型节奏成功转型?这仍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本文立足能力与节奏的匹配视角,使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了环境复杂性、吸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战略变革频率五个条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以下四种组态均能引致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变中求稳型、盲目求变型、稳中求变型和被动求变型。此外,导致非高成熟度的数字化转型有五种组态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转型动机不强型,另一类为转型能力不强型。  相似文献   
38.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汉代羌中道是经河湟地区、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古代通道名,是东西横贯甘青地区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期,一是吐谷浑时期,二是唃厮啰时期。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关键节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历史时期享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39.
老年人是特殊群体,其对医疗保健及康复护理等服务有明显的刚性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家庭中的各类矛盾不断交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照料缺失、陪伴缺失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整合与共享信息资源,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展开动态监测,有助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对老年人的全方位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40.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较为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宪政理论,但其本人并未接受宪政理论,这表现在其有限政府观念的缺失和对具有干涉主义权能的国家主义的诉求,而有限政府观念的缺失使梁启超最终拒绝旨在消解忖国家权力能量的分权制衡理论,并对约束国家权力的法治主义持摇摆态度.因此,梁启超的思想带有非宪政色彩,而这种非宪政观根源于他对以群体为本位的积极自由的重视和对以个人为本位的消极自由的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