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左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9,46(6)
"明清之际"是一个"海徙山移"(王夫之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语)、"已具于不得不变"(顾炎武语)的特殊历史时期.王夫之就是这一时代孕育的杰出思想家.他的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批判总结,又从多方面启发了中国主流思潮的推陈出新,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船山学"亦成为一门显学.思想史研究专家萧箑夫、许苏民二位先生推出的研究专著<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重印版,以下简称<评传>),是"船山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自得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史上,对鉴赏者功能和地位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齐梁论家否定鉴赏差异性,宋代提出“自得”说,标志着对鉴赏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肯定。以咏诵、评点、选书、引诗、注释、集句等为形式的鉴赏自得都显示了一个成熟的鉴赏者强烈的审美再创造的精神。在审美关系上,“言外之旨,善读者当自得之”,表明了鉴赏者的自得与审美对象之间相辅相承、互为表现的特殊的审美关系。“自得”说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学中具有民族特征的重要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文学鉴赏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6)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理论,具有强烈的主体性精神,他在前人“自得”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造”说,通过解读“古人”和被“后人”解读的独特阐发,不仅张扬自我的鉴赏主体性,还大力张扬后世读者的鉴赏主体性;他的鉴赏主体性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接受美学等文学接受理论相比较,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左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6)
2001年5月,中国的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隔一年,吴新雷教授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的问世,是中国昆剧界的一大盛事。主编吴新雷教授是中国戏剧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有《中国戏曲史论》等多部著作行世。其突出成就显著地体现在“昆剧学”方面。南京大学的昆剧和戏剧史的研究与教学,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发端。其 相似文献
15.
16.
左健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4)
目连救母的故事源于晋《佛说盂兰盆经》,讲的是目连的母亲刘氏犯了佛法,被打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目连是个孝子,为了救母,出家苦修,历经磨难,终于仰仗佛法救母出狱,得成功果。到了北宋时期,《目连救母》的杂剧在民间盛演不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7.
徐恒足杂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1):132-135
本文从“实话实说”、逆向思维、艺术探索三个方面探讨了徐恒足杂文的特点 ,强调了徐恒足杂文创作的主体特征 ,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使得他的杂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品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