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臧克家的旧体诗创作成就卓著,与其新诗交相辉映.近年来出版的《放歌新岁月》和《臧克家旧体诗稿》可谓两峰并峙.在新旧诗由对立走向并存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体诗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少诗歌工作者为之做了许多努力,臧克家更是功不可没.五十年代.他任《诗刊》主编,发表了毛泽东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致臧克家等信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从而结束了新旧诗对立的局面.此后,臧克家发表文章说,“真是一个槽上不能系两匹骏马吗?真是诗坛上不能开并头花吗?”(《新诗旧诗我都爱》)阐发了关于新旧诗并存的观点,并且比较了旧体诗与新诗各自的优点与局限,为实现新旧诗的并存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甘肃镇原县是东汉著名思想家王符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故乡。童年时代,我们就听说过一个神秘而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县城的北山上读书,每天下山挑水浇灌山上幼小的柏树苗。当从河里挑到半道上,过路人口渴要喝水时,他从不拒绝。但是喝过的水,又...  相似文献   
13.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东干族,是130年前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于1877年迁居中亚的华人后裔,现已发展到10万余人。他们从中国带去了许多民间故事,在口传过程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异。此处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民间故事及其异文加以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承与变异。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抗战时期的诗歌价值观?有两个视角:一是历史的视角,一是当代的视角。从前者着眼,可以更多地看到这种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从后者着眼,又往往更多地发现其历史的局限性。本文试将历史的视角与当代的视角结合起来,考察抗战时期的诗歌价值观,以期从宏观上把握抗战时期的诗歌特征。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文学是时代的肖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抗战文学正是抗战时代的产物。抗战时期,社会生活失去了平衡,一切活动以战争为转移,由此决定了抗战文艺的特殊性,即文艺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与美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平衡。诗歌也是如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不仅是新诗的奠基者,现代史剧的开创人,同时也是成就较高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的诗论,堪称现代诗论的一家之言。综观他的诗论,变化较大,情况也较为复杂。早期的参考系主要是西方浪漫主义及表现派文学,虽然显得庞杂了些,却比较大胆,学术性也较强;转换方向后的参考系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文艺,尽管也有某些不成熟的观点,却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文艺座谈会以  相似文献   
16.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中国新诗与外国诗歌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一,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马雅可夫斯基在哪些方面对中国新诗产生过影响,及其影响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诗人都探索过新诗的发展道路,臧克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四十年代初说过:“自从我从事新诗的习作以来,诗坛风尚至少已有过两三次大的转向了。在这诗流激变中,我始终保持住自己”(《十年诗选·序》)。臧克家究竟始终保持自己风格中哪些比较稳定的因素,沿着什么道路探索,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独具特色。本文从阿尔布都等东干作家的文本出发,论述东干小说中娱乐、日常生活、婚丧等精神与物质层面的民俗色彩。由此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承与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语诗苑中的奇葩--中亚东干诗人雅斯尔·十娃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亚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出发考察了雅斯尔·十娃子在世界华语诗苑中的地位,并从文字、语言、诗歌的精神内涵及艺术形式方面具体论述了其诗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