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主持人语世界华语文学研究的兴起,突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把它划归中国文学或外国文学都似难成立,虽然华语文学研究尚处于此种尴尬境地,但研究势头不减。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东干文学至今还差不多是世界华语文学研究的一个盲点,华语文学研究界的许多人,只知道东南亚及欧美华语文学,而不知道东干文学。近十余年,中国兴起了小小的东干热,主要分布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银川等地,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著,有的课题已经得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2.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之一,就是真假角色的矛盾纠葛。《西游记》中的真假猴王,《水浒传》中的真假李逵,《聊斋志异》中的真假阿绣,《杨家将》中的真假宋王,越剧《追鱼》中的真假包公,真假牡丹,《林海雪原》中的真假胡彪……诸如此类的作品甚多。而以“真假××”命名的作品就不少。其实,真假角色的结构模式,也不限于中国文学,如苏联的《真假子爵》,罗马尼亚的《真假太子》,美国的《真假刺客》,叶君健翻译改编的欧洲民间传说和故事《真假皇帝》一书中的《真假皇帝》等。可见,这一模式不是中国文学的“特产”,而是跨文化的世界文学的结构模式之一。近年来,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真假野玫瑰》的连续剧。真假角色的结构模式由古代延续到今天,今后还会出现。同时,我们发现它不仅存在于文学的大传统里,而且也存在于文学的小传统里。因此,对这一模式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原型批评有其局限性,也有为别的批评方法所不及的优越性,它可以使文学经验得到整合和系统化。运用原型批评研究中国古典诗歌,闻一多、郑振铎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如何运用原型批评方法研究中国现代诗歌,则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以艾青诗歌为突破点,探讨中国现代诗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现代诗论中,二朱(朱自清、朱光潜)成就尤为卓著。朱光潜的诗论当另著文评述,本文试图对朱自清多次申说的几个诗学观点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5.
我国历史上法家跟儒家的斗争,以及尊法反儒和尊儒反法的斗争,历来是前进与倒退两条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到了北宋以后,表现为理学(也称道学)与反理学的斗争。李贽就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鲁迅说过:儒家对言论机关的垄断,“自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明朝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敢于在言论机关被‘业儒’垄断的情况下,独树一帜,猛烈地抨击孔孟之道、反动理学,同时敢于赞扬秦始皇及法家学派,这说明他具有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李贽在反儒和尊法两个方面,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他前辈的进步思想家。结台批林批孔,研究李贽的思想对于我们汲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认清林彪所宣扬的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6.
诗四首     
编者说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5年尖锐指出:“文科不改造不得了。……文学家写不了小说,”以后又提出“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教导。文化大革命以来,我校中文系师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开门办学,下乡下厂,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学员在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同时,写出了数以百计的报告文学,通讯报导和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已编印成书,有的已在报上发表,在社会上起到了一定的战斗作用。联系当前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对于林彪反党集团妄图“克己复礼”,以及教育战线上那股“今不如昔”,诋毁工农兵学员质量  相似文献   
27.
闻一多对新诗的突出贡献是,不仅倡导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原则,同时还创作了优美的格律诗,显示了大胆探索的精神。这一点,为历来的评论者所重视。本文的中心是从诗歌感情具象化的方式这一具体角度讨论闻一多怎样提高他的诗作艺术水平的。在讨论这一中心问题之前,先要解决闻一多诗歌究竟是理胜于情,还是情胜于理?是以理启迪读者,还是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28.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中国文化是东干文化的母体,因此中国学者具有别国学者无法取代的研究优势,中国研究者能破译东干语中的某些文化密码,在对东干语言、文化、文学的看法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不同的观点,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中中国学派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9.
关于东干文学批评的形态问题,国内外尚无探讨。东干文学批评有东干语和俄语两种形态,文章将东干语批评形态概括为口语化、形象性、感受性三个特点;对俄语批评形态受苏联文学批评模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干语批评的局限性在于缺乏专门的文学批评语汇,俄语批评的局限性在于受前苏联文学批评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30.
将东干文转换成汉字文本,是一种特殊的翻译。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比较意译与直译各自的利弊,分析翻译中的难点和解决的办法,对于更好地进行两种文字的转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