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393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1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几年来南京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要克服许多不足,不断开拓进取,为此必质要充分提高全社会对建立信用体系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明确信用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公正,并以此促进效率的提高,而尤为重要的是要准确确立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培育全社会的信用理念.  相似文献   
12.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一个独特的文本。文本外的隐性内涵以及人物背后相对的精神观照是被以往评论者所忽视的。张爱玲不与人道的情感世界以及其独特的人格精神通过“移情”和“逃避焦虑”无意识地发泄于文本中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症候式分析获得  相似文献   
13.
所谓经学的或经学式思维方式,指由经学的注经活动所彰显或表征的一种思维习惯或认知价值取向。然而,人们往往只是在一种不言自明或心照不宣的笼统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这一现象本身也正表明,人们对何为经学式思维方式尚处于朦胧、暖昧的表层认识状态。本文便试图就经学式思维方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文化学阐释,即这一思维方式究竟关涉着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由此将人们对经学式思维方式的认识引入澄明之境。这一阐释主要根于基本的历史常识。而正是这种一般性的讨论,更能使我们真切地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14.
之湄 《今日南国》2006,(19):10-15
近年来,一种被称做“试离婚”的现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都市悄然出现。就像高考前夕的一场模拟考试,实战之前的一场军事演习,“试离婚”的双方在已经准备要离婚的前提下,在生活上先“离”一段时间。两个人在生活上、经济上互不干涉,但不急于从法律上履行离婚手续,对离婚后的生活与心态做一次仿真模拟。按照一般的理解,有了这段保留“退路”的过渡期,大家对待离婚可以更审慎、更从容一些。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戒烟     
春之 《老年人》2003,(5):35-35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人物花鸟经他一雕无不栩栩如生。周师傅嗜烟如命,齐白石每月都买烟孝敬他,自己也慢慢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然而,齐白石不久就把烟戒了,而且数十年不再吸烟。说起齐白石戒烟,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融汇贯通。齐白石为钻研诗词,砥砺学业,在家乡曾邀集挚友罗醒吾、黎德恂、王仲言诸人,组织了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聚会,齐白石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闻一多的思想,认为:20年代,闻一多是我国形式主义美学潮流最早的代表,且达到至今难以企及的深度;40年代,闻一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出色地解释、说明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而闻一多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不仅走到时代前列,且卓有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仲立教授与史学研究李仲立教授,四川省广安县人,1936年11月生。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庆阳师范、庆阳师专任教。曾任庆阳师专历史系主任,教务处长。现为庆阳师专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名的科学,叫地名学。她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通过地名学的研究,能为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提供丰富的材料。 地名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生活,彼此间要发生各种交往和联系,要与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因而对其周围各种各样的实体,势必产生指称、识别的必要,于是地名就产生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活动地域的扩大,以及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认识的逐步加深,各种概念逐步明确而具体,语言中的词汇也日益丰富。因之地名就在数量上由稀少而繁多,在形式上由简单而复杂,命  相似文献   
19.
请先看下面这段话: 这种说法(按:指主张杀汤若望等人)为时人所不取,所以礼部的意见是将历法封面上“依西洋新法”五字改为“奏准”采取实惠的政策。但由于鳌拜等的干预未能实行,,③他们④从反动保守的政策出发,认为汤若望等"事犯重大",康熙……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仍受考庄文皇后庇护才幸免一死。⑤(《社会科学辑刊》总42期68页) 说明:①、"弓于  相似文献   
20.
NiccoloMachiavelli(1469-1527),averycontroversialfigureinmodernintellectualhistory,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scholarsfromallovertheworldforoverfourcenturies.Itisnoteworthy,however,thatthereisnowatrendtoalienateMachiavellifromMachiavellianism,hiseponymousdoctrine.WhiledeprecatingMachiavellianism,thistrendaffirmshispersonalityandsomeofhisideas.TheappraisalofMachiavellibyChinesescholarsinrecentyearsechoesthistrend.TheyconsiderMachiavellianismatypeof"statecraft"orapoliticalrationalefor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