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5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98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589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康晓光  卢宪英 《学术界》2015,(1):135-150,325
"儒家文化的命运"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安身立命,关系到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命运,关系到人类和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以10个样本城市1254个样本的经验数据为根据,澄清了两个诉说纷纭的问题:一,儒家文化的生存状态,它是一成不变地保留下来了,还是已经彻底消亡,抑或是处于一种折中状态?二,近年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的性质,它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还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实证分析表明:一、儒家文化的生存状态,既不是张之洞所言的"一成不变",也不是列文森所言的"彻底消亡"。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被妖魔化的历史之后,经过损益的儒家文化仍然活着。二、近年来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不是一场误会,而是历史的必然;不是稍纵即逝的泡沫,而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儒家文化正迎来一个复兴的时代。儒家文化之所以在此时走上复兴之路,一是中国的终极文化具有超越时代的素质,这种素质孕育了其复兴的"可能性";二是中国的工具文化现代化获得了空前成功,这种成功创造了使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大势";三是当下的有利的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72.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既有典型性、又具普遍意义的地域文化.明清两代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徽州文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前期,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约在嘉靖、万历年间告一段落,期间徽州文化整体风貌彰显的主题是求变与创新.二是明后期,大致从万历中期开始,到明末结束,该时期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三是清前期,从明季开始,至清康熙、乾隆之交告一段落,此期的徽州文化经历了一段顿挫与复苏的历程.四是清中叶,大致从康、乾之交开始,至道光年间告一段落,该时期徽州文化体现的特征是博大与精致.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的阶段性发展,既与历史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阐明了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够被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未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并针对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上的困难,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设立了人力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归属。  相似文献   
74.
邓小平的领导价值现,是指引我们做好领导工作,改造世界观的锐利思想武器。把握好价值现的特点,并应用好这一价值现,事关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75.
文章依道德意识的来源,把道德意识分为所谓内在的、社会的和超越的三种;强调先天禀赋中的道德之根是最基本的东西,它不会随民族运会的变迁而变迁,当着社会伦理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道德要求,人们就会回归具内的自有的道德之根--其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正是出于这种被孟子称其为"良知"、"良能"的依赖,作者试图论证"羞恶之心"甚至也能同"恻隐之心"一样构成他所推许的内在道德意识的先天来源.  相似文献   
76.
对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开发沿海经济是我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并且提出遵循点线轴渐进发展模式、坚持海陆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科学发展沿海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77.
目前,高等教育产业中发展教育产业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在了解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现实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产业化运营模式下的相应运营机制,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8.
傩堂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主要目的。演出时头戴面具、身穿法衣、一般在厅堂内表演。在湘、鄂、川、黔边区,都有这种戏,贵州、四川称之为傩堂戏或傩坛戏;湖北、湖南称之为傩愿戏或傩戏。虽然叫法不同、表演上有细微差别,但其共同点是粗犷、古朴、源远流长,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 湘鄂川黔流传的土家族傩堂戏,是在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特别是祭祖活动、原始歌舞的基础上产生的。早期受到中原文化,特别是巴楚文化的直接影响;后期在元、明、清小戏发展高潮中,又受到了其它戏剧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79.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已经发布了多种核心期刊目录,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已经初具基础。核心期刊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优选期刊和学术评价两个方面,但是学术界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效用则颇存争议。面对核心期刊的论争,学术界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特别是要思考如何克服核心期刊评价效用的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80.
胡塞尔与马尔梯的最根本分歧是在含义论(Bedeutungslehre)方面,这是由于他们各自处在不同的语言哲学立场上所导致的。胡塞尔通过对洛采(Lotze)和鲍尔查诺(Bolzano)的柏拉图理解而形成的直观的观念论,恰好构成在柏拉图主义的弗雷格与心理主义的马尔梯之间的一个区域,因此胡塞尔也会受到来自他们两方面的批评,而他们各自的背后站着洛采和布伦塔诺(Brentano)。胡塞尔认识论中的观念论和语言学中的含义论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学特点:它们主张作为纯粹含义的观念的存在,同时主张这个存在是可以被直观到的,是可以显现的。这就是胡塞尔早期"直观的观念论"(Idealismus)的基本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