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3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自从南朝诗人沈约揭示出汉语所具有的声调现象之后,他本人以及同时代的一些文人就纷纷探索这一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力,并且力求以此为基础创造一种诗律,使得按照这种格律写出的诗能够“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玄黄律吕、各适物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唐代初期创立了律诗这种空前工巧的形式。而作为律诗奠基人之一的杜审言  相似文献   
22.
曹国强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97年10月,他以自己的名字购买了10万元3年期国库券。1998年2月,其父曹麦仓的朋友石某欲贷款,找曹为自己担保。曹推辞不过,私自将儿子存放在家的国库券存单交与石某。石某用该存单作抵押担保,从市区和平  相似文献   
23.
关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的伦理学说,正如弗兰克纳所说,是一种一元准则义务论的学说。这种义务论学说的提出,是和流行于当时的18世纪法国的幸福主义和英国休谟的道德情感论有关的。可以说,这些学说都是针对当时西方的道德崩溃、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社会现状而提出来的,只不过各自提出的拯救处方不同而已。康德不赞成把道德的复兴寄托于人性中的道德感及快乐与痛苦的感觉,而是求助于人的理性中的道德法则和道德义务。在卢梭的启发下.康德意识到科学不是万能的,它不但不能解决道德复兴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道德问题。因此,在培根的“知识就是…  相似文献   
24.
从音位学观点看,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标准的理解与掌握都有不足,应分清语音的区别性特征与非区别性特征,以提高测试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测试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5.
《孙子·谋攻》:“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文中的“距闉”,时贤的诠释大致相同。此处举二例以说之。高中语文课本的注释说:“军事用语,积土成堙,高临敌城,观其虚实。‘闉’也写作‘堙’,积土为山。”这条注释的其他问题,后边再说。只“积土成堙”与“积土为山”的关系就难说明白,这两句话,真有点连环套的味道。郭锡良等同志的《古代汉语》解释:“为了侦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地攻击守敌,在城外筑起的高过敌城的土山,叫做距闉。”我们觉得这些解释均义有未安,故而据文献而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26.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山东则已经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特殊社会条件下,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老有所为的实践活动。我们应该从一般的尊老、养老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机会为社会的发展继续施展其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7.
从杜诗训释看“无赖“的词义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赖"一词在杜诗中共出现了六次,其意义和用法是基本一致的.明清以来的学者大多理解为骂詈语,宋人则理解为"无所藉赖".两种理解显示着"无赖"的词义变化.把握这一变化,有利于正确领会杜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28.
項羽論評     
項羽到底應該得到怎樣的一個历史評價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题。解放以来,這個問題未得到較全面的討論,因而在認识上還不完全统一。近来,楊翼骧先生把這个問题在历史教學月刊上提了出來,并加以评述,這是極好的。我們應當把一些未肯定下来的历史人物提出,通過大家討論,展開爭辯,加以肯定;并給以適當的歷史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杨先生認為項羽代表着農民階級的利益而起义,和同一時期的劉邦,反元時的朱元璋,同为中国封建社會史上农民起義的領袖。這樣的看法應當研究。在我看来,固然项羽在反秦鬥爭中曾起過積極的、巨大的進步作用,可是他仍然是站在舊貴族的立場上的。他之所以在反秦鬥爭中起進步作用,在案亡之後又分封天下,起反動作用,不是由於他一開始是農民立場,後來又轉向了舊貴族的立場,而是由於客觀社会條件制約的結果。這是舊貴族的思想在兩種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兩種不同的表现。今就個人對项羽的一些粗淺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30.
1912年-1918年是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毛泽东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的影响,形成一种新旧交替的道德人才观。本文扼要分析其成因和内涵,并对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