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评点是中国古代独特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形式,因而一直得到学者的重视.但相比于名家的评点,普通人或未名者的评点则几乎未有人关注,这其实是不尽合理的.因为后者也是古代文学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在党派纷争十分激烈的汉末晋初时期,关于才性问题的辩论与其时的政治斗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每一个染指其中的人,都会随着其所执才性认识的不同而出现政治命运的差异。竹林名士嵇康虽然并不以析辩才性扬名,可他在事实上又的的确确陷入了这场论辩之中,所以他的死...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对于底层文士理解和评论古代文学的状况是普遍忽略的。这既有观念的原因,也有资料的原因。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族谱文献,则大量记录了这方面的资料,为我们了解底层文士评论古代文学的具体情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渠道。透过这些资料,我们会看到古代文学传播和接受的更全面过程。当然,族谱资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缺陷。只有了解这些特点和缺陷,才能更准确地发现和利用其中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5.
江淹的辞赋,几乎篇篇咏唱着忧伤,处处流露着凄惋,他不仅是一位善写人生怨楚的能手,也是一个倾心于世间忧患的专家。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对此现象,历来很少有人认真分析研究,更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而如果我们摆脱一些先入之见的限制,把作家放入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对他的作品进行比较公正的审美解读,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漾溢在江淹赋里的,是作者那深沉的忧思和无尽的悲伤,呈现的是一种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江淹《恨》《别》二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交口称赞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光绪年间所修的浙江、江苏两地的两部蒋氏族谱中,出现了署名王羲之的谱序和传文,但是谱序中记载,在永和十年兰亭修禊之时有蒋家的人向他求序,而求序人的姓名在两篇序文中都不一样,这说明曾经有两批求序者,或者在这一年里有过两次修禊活动,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传文中所提到的蒋奕史书里没有任何记载,西晋时期的冠军将军和会稽、吴兴都督也与他无关,可见这些事迹甚至蒋奕这个人都是杜撰的。因此,这几篇署名王羲之的文章,其实都是伪托之作。我们使用族谱资料时,特别是对待其中有关历史名人的资料时,一定要格外谨慎,不可盲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在广大农民实践的基础上,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并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理论界的研究也逐步深化,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约束的加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北方志中的八景及八景诗为途径,不仅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点,还可以了解其所具有的特殊文化韵味,而八景诗作为一种融含了自然与文化两重意义的诗歌类型,它的地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通常,人们根据纂写者所表现的身份以及纂写的态度,把历史著作或史料分作正史与野史两大类 前者指那些由官方组织的或代表官方旨意的人,在一个相对比较严密的策划与安排下所完成的,像“廿四史”或“廿五史”;后者则大略是个人自发、自由地编纂的,像历代的野史和笔记即此 由于此,正统历史学以及思想比较正统的史学工作者,一般即倾向于运用正史类著作,而对包括笔记在内的野史,则难免有所忽略乃至于鄙视,以致历代虽出现过数以千计的笔记作品,可具体有哪些、从何觅寻、如何准确使用等,至今仍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赋的文学特性与《文选》列赋为首的原因张廷银对《文选》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其选赋为首这一问题至今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清人章学诚曾对《文选》冠赋为首提出疑异:“每怪萧统《文选》赋冠诗前,绝无义理,而后人竟效法之,为不可解。”①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