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贷统还合同为政府通过合约统一贴息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公司化运作,有效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但也产生了合同法律性质认定争议大、合同履行易受政策变化影响;户贷企用导致贷款用途和资金安全存在风险,公司分红还款系统性违约等弊端,如公司经营不善,贷款亏空,一旦出现系统性违约,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司法机关亦将面临纠纷批量涌入的现实问题。为趋利避害,分贷统还合同有必要在综合衡量扶贫目的、公司盈利及扶贫责任和银行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调整户贷企用政策,甄别债权类型,考虑违约的具体情势,从实操层面化解分贷统还合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2.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利设施整体性供给与社会资本的关联效应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利设施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载体。通过梳理公共品整体性供给与社会资本的既有文献,进而以博弈论诠释农村水利设施整体性供给的行为选择。同时建构出社会资本对农村水利设施整体性供给的Logit回归模型,借助于CFPS中关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数据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存量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整体性供给起到积极作用,其中社会网络、社会参与以及农户个体特征对整体性供给产生显著影响。为此,通过营造农民整合参与的有利环境,增强农村社会资本的建设,有效培育和发展农村精英,以此来实现农村水利设施整体性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性的不断渗入,传统乡村社会趋于解构之迹象,然其新的村社结构尚未健全,乡村社会建设面临现代性的反掣困境。乡村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映射出"社会性"的主体功能,彰显出了追寻乡村社会质量的时代特征。社会质量理论意在诠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动力,凸显"社会性"的主题。而以社会质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建设无疑会助推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解构,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主体关系,以期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性福祉。在此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有限"角色之作用。将提升乡民社会福祉为导向的社会质量嵌入到乡村社会建设,益于建构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乡村社会,显现建设"美丽乡村"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简述发动机拉缸的机理,分析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拉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推动基层政府通过“试点-扩围”方式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钦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调研发现,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基层政党组织的责任包干意识以及对宣传载体的依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征.其困境在于村规民约的局限性、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和第三方治理的缺失,通过内外动员互补与财政支出优化为导向的政府动员和以服务下沉与多元协同治理为导向的基层互动,才能突破困境,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18.
19.
垂直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的权责对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及环境治理困境倒逼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正是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应然的理性选择。基于地方政府限权和环保部门放权的分析框架认为,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虽然能突破"属地管理"和"双重领导"带来的执法困境,但并不能完全抵制地方政府以其他形式进行合法性行政干预造成的权责不对称。因此,应通过加强"权责匹配"与"执法下沉"协同规避"地方化";突出"责任倒查"与"执法督察"结合强化"行政问责";注重"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互动实现"协同治理"等方式动态调整地方政府限权与环保部门放权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实现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权责对称。  相似文献   
20.
村支两委“一肩挑”是一项旨在增强党在乡村场域内治理权威性与合法性的制度安排,并表现为实践先于理论的特征,这既是一种基于现实需要的必要性考量,也为基层治理的党政统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制度试验。通过对科层制与复合科层式的治理模式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复合科层式治理兼具政治与行政融合、权力结构糅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嵌以及行动主体角色均衡等多维复合与叠加优势。复合科层式治理理念在村支两委“一肩挑”层面形塑了“党政融合”的复合型治理结构、“双向赋权”的复合型权力结构、“融法于情”的复合型制度结构以及“三重代理”的复合型角色结构等多维度的乡村治理效能。在复合科层式的乡村治理模式中,以党建为中心的群众路线为其注入了精神内核与价值动力,因而担任两委“一肩挑”角色的村庄组织更需要注重群众路线的实现以及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的全过程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