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史上唯一的一股理论与创作并举的小说潮。它是“反思小说”的延伸和深化 ,具有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其主旨在于表现和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在这股创作潮流中 ,涌现出许多小说家 ,其理论和创作上的共识与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其成就是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22.
试论知青文学对精神家园的寻求和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青文学描写的是知青作家的心史,也是一代知青的心史。它关注和探讨知青们精神大厦倒塌后所共同经历的对自己和过去的反叛、否定和精神的苦闷、彷徨。对现实的强烈的失望而产生的怀疑使他们陷入对过去的再度怀恋,并以此作为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价值支柱,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3.
张景忠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8,(1)
新时期农村题材的小说准确而迅速地映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经历的生活变化和心灵震荡,从而既为中国农民形象画廊增添了光彩,也为农村改革历程留下真实而又生动的投影。老树又开新花,改革再现活力。其突出标志和成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展现了广大农民的尊严感和凛然之气;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对现代文明的渴求;揭示了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分析民间传说与旅游观赏各自的结构特点的同时 ,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 ,进而探讨了长白山民间传说在旅游观赏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5.
1917年中国文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胡适发"文学革命"之先声,陈独秀成为"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主将.两者虽同样倡导文学革命,但其文学思想倾向不尽相同.胡适更侧重于包括语言在内的外在形式的变革,试图建立一种超政治的文学观念,主张"中国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有着较清醒的判断;陈独秀则将文学形式和题材内容必然地联系起来,并将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逻辑地联系一起,主张与旧文化从根本上决裂. 相似文献
26.
曹禺剧作象征性意象特征探析张景忠孙淑芹作为一个戏剧诗人,曹禺总是用一些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剧作的主题思想,形成戏剧氛围,达到“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意象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象征深远、蕴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