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我国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加强同群众联系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形势下,我们二十九个省、市、区社科联同志,来到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诞生地的上海市,参加社科联协作会议和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60周年的盛会,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请让我代表各兄弟省、市、区社科联向这个盛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重视社科联  相似文献   
62.
最近以来,从理论上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各种意见,但涉及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比较少。本文着重说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作为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一、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时期是有新情况、新特点的,从我国实际情况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整个精神求看,可不可以说有这样几点: 第一,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工人和农民的矛盾,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等等,他们的同一性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崭新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过去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未曾有过的更高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63.
根据广东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情况来看,当前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在简要地提出来以便共同商榷,逐步地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一、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64.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大师。又F/J。平哲}有仁富的内容和自学明的特色。他既是马克思广义的,又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个问情色的,完女地把这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可以说,邓小平哲学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哲学。邓小平有中国特色实事求是哲学比较少采用通常哲学教科书的概念、范畴,更多的是通过讲话、报告、谈话、文件、形势分析、工作安排、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的部署等等,用群众语言、实际工作的提法叵映他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6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作了很高的评价,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论述。“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决议》)毛泽东同志这个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普遍适用。当然,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新的特点,弄清楚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普遍性和殊特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想法,以便于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6.
个人主体、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是构成主体系统的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则是客体系统的三种基本形式。社会主义主体与客体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质的规定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创造、相互转化而形成生生不息的辩证运动,并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既相一致,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6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前夕,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献给国庆的一件礼物——《广东社会科学四十年》出版了。这本书集中地反映了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基本概况,叙述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程、成果和存在问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启迪,对推动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和活动的拓展和深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工人阶级的社会科学,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起着重大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对我国革命  相似文献   
68.
论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江明 《学术研究》2001,2(1):25-30
搞好民族文化建设,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去审视民族文化,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本身、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 1 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2 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3 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 ;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 ,并从这些理论的表述中 ,探讨并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0.
自从围绕着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问题(简称“两变”或“两从”)开展讨论以来,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两变”既是哲学认识论,同时也是哲学唯物论,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二是认为“两变”只是讲认识论,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不包括关于世界本原问题;三是认为“两变”的命题是不科学的,既不是认识论,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这些看法对我很有启发,促进我思考,经过一再探索,我还是坚持和赞成第一种意见①,尤其是赞成这样的观点,即认为: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和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既表现了物质和精神的第一性第二性的关系,又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同一性。“两变”确实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科学的表述,把它说成是“典型的二元论”,“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这是很错误的。全面地准确地领会“两变”的观点,很有现实意义。下面把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进一步向同志们请教、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