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2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三农”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农民,农民的教育观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深受农村传统文化和小农意识影响的农民是“最实惠的”,教育观念上也凸显功利色彩,这是农民的教育观念的特点。民族地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观念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目标,必须以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念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2.
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考察: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参与了对广大工人群众的科学社会主义宣传,批判了世界范围内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这些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3.
张爱武 《理论界》2010,(6):31-3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包括:无产阶级是一个贫困化的阶级、一个受劳动折磨的阶级、一个"人的完全丧失"的阶级;无产阶级是一个先进性的阶级;无产阶级是一个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 ,把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以世界眼光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清醒、自觉地致力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一系列基本经验,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世界眼光认识和思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纲领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在世界范围内与无产阶级政党的交往中进行先进性建设等.认真探讨和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除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外,是否存在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但从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关于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规律,忽然从文件、文章和所出版的教科书中消失了,经济理论界似乎以不提有计划发展规  相似文献   
27.
全球经济意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坚持马克思、恩格斯观 察 全球经济的方法论原则,概括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 代主题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条件,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世界 新科学技术兴起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展的内在条件。邓小平全球经济意识,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武汉和深圳两地8家企业160名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了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由业绩报酬、生涯发展、以及工作/生活平衡三个维度构成。其具体内容与一般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而一个高新产品的研发往往需投入约10亿美元的费用,且风险大。因此,对于处于技术、资金劣势的中国企业来讲,利用自身相对优势,借助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趋势与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30.
作为资本主义孕育过程的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全球扩张使世界两极化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全球扩张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世界两极化并成为世界两极化的根源;社会主义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是消除世界两极化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