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张田 《北京纪事》2016,(12):100-104
小时候,最喜欢听爸爸给我讲故事,什么"王祥卧鱼""三打白骨精""哪叱闹海""林冲夜奔""草船借箭""王佐断臂"等许许多多的故事,就都是打那时候听来的.除了这些故事,爸爸还会讲一些关于咱老北京城自己的故事,像"高亮赶水""八臂哪叱城""北新桥下锁孽龙""铸钟娘娘"等不少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82.
张田 《北京纪事》2018,(3):97-101
提起美术馆后街的北京中医医院,不少人都知道,这家中医院医疗水平高,名医辈出,有名医张菊人、赵炳南、宗维新、王乐亭等国家级大师.另外,还有响誉国内外的首都老中医大师,如四大名医中的萧龙友、肝病专家关幼波、针灸名医贺普仁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而是这座医院的“前世”传奇.  相似文献   
83.
张田 《北京纪事》2018,(2):22-28
明清两朝定都北京,北京依旧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障这颗"心脏"正常跳动,政府投入大量的人物和物力进行维护.清政府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的漕粮顺利运入北京,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漕运管理系统,漕河的疏通维护,漕船的建造维修,粮仓的保管以及漕粮的征收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终点,也是重要的码头之一.元朝就曾在此设立漕运官署.明代为了防御蒙古、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抢夺漕粮及物资,明嘉靖皇帝还下令在通州建造张家湾城,利用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来保护京师和漕粮.清代在沿袭明代部分漕运制度外,又新增不少新的漕运机构,如:仓场总督衙门、漕运厅、大运河西仓监督署等等.至今在通州区仍留有不少有关大运河漕运的文物遗址.  相似文献   
84.
张田 《北京纪事》2016,(3):96-98
江南城隍庙是笔者介绍的旧京四大城隍庙中的最后一座,这座城隍庙位于原宣武区(现西城区)南横街东口路北,是南城百姓祭拜城隍爷的主庙,因此,又称南城隍庙。  相似文献   
85.
张田 《北京纪事》2016,(6):97-102
数月前,我为了撰写宛平县城隍庙的文章,特意走访了宛平县城隍庙的现址,即地安门西大街129号院,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居住此地几十年的老居民,老者不仅告诉我宛平县城隍庙内殿宇的位置,还告诉我院子的左半部分是保安寺,是索尼的家庙.索尼?是那位清初三朝元老,康熙朝的首辅大臣索尼吗?环顾四周,一间间又小又破的自建房突兀地横在院中,过道两旁堆满了杂物,就这个环境怎么可能是索大人的家庙呢?索尼可是康熙皇帝嫡皇后孝诚仁皇后的亲爷爷,他的儿子噶布喇、索额图也都是朝廷重臣,索家好歹也算权倾一时,他的家庙怎么会如此破败!老人好像看出我的疑问,把我带到院中一座石碑前.  相似文献   
86.
张田 《北京纪事》2016,(9):104-107
提起“燕子李三”,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他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曾播放过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燕子李三传奇》,这部电视剧尽管集数不多,但也风靡了一时,就连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也曾看过,故事讲的什么早就忘了,只有一个镜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那就是李三每晚趁着夜色,回到他栖身的前门楼子前的一个画面:只见他双脚用力,身子往上一蹿,“嗨”的一声,便轻轻飘飘落在城楼上面,这时城楼子屋里的一盏残灯也随风左右摇摆,既恐怖又凄凉。后来只要提到燕子李三,我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个场景。上世纪90年代末,“燕子李三”又一次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这时我才知道“李三”原来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盗,他就像评书里的时迁、杨香武,电影里的罗宾汉,虽然身在绿林,却是位行侠仗义的好人。  相似文献   
87.
文艺作品中的春阿氏案 清末春阿氏一案震惊京城,案情的离奇曲折和主人公春阿氏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好题材.因此,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小说、曲艺、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算小说《春阿氏》,及戏剧中的《春阿氏》.  相似文献   
88.
张田 《北京纪事》2014,(2):106-107
正南池子大街紧邻昔日的皇宫紫禁城,这里没有喧嚣嘈杂的人声,也没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背影,一切都与散落在北京各处的胡同一样普通而宁静,除了街道两侧高大而雄壮的红色宫墙。明清两朝,这里曾属皇宫禁地,明朝的东苑和小南城就在此地,清朝时期这里虽然不再是皇家苑囿和宫殿,却依然是供奉内廷生活所需御用材料的库房与衙署。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为了便利交通,才将天安门东  相似文献   
89.
张田 《北京纪事》2014,(12):110-111
1949年,当北平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后,旧城改造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天安门前的这条长安街,每年国庆都有几十万人民群众汇集于此,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但位于长安街上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妨碍了游行队伍顺利进入天安门前,因此许多人提出将长安左、右门拆除,并对长安街进行改造。当时苏联专家提出了利用东交民巷操场空地并沿长安街建设行政办公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不久前,我寻访北京有特色的胡同和当地的名人故居.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的宣武区今之西城区,在前门外大栅栏往西往北直到和平门虎坊桥一带,胡同聚集,而且有众多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居住,并且多是几代人在这块地方居住,故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所以此地一直被人称为京戏的"戏班窝子".下面就讲几个特有故事的胡同和胡同里有着遗闻佚事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