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常人生     
千万座山峰你只能爬上其中的一座,千万条 道路你只能走完其中的一条,万首优美的歌你只 能唱其中的一首。你觉得遗憾吗? 禅宗中流行一句话,叫做"平常心是道"。对于 "平常心"三字,鄙人曾有长期的琢磨,却始终不得 要领。受领导压制了忍气吞声,叫不叫"平常心"? 被人打了左脸再把右脸让过去打,叫不叫"平常 心"?生病住院倾家荡产还喜笑颜开,是不是就叫 "平常心"?  相似文献   
12.
张耀南  彭静 《决策与信息》2013,(12):284-284
金融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能够有效沟通不同市场和领域,引导资本的有序流动。金融租赁既为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而迅速获得设备的使用权提供了便利,也为厂商生产的各种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还为银行及其它资金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投资渠道,具有诸多的功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至善”之于康德是必需的 ,因为没有“至善” ,其道德便永无缘涉于经验界、自然界。东荪先生肯定康德的“至善” ,但对其“至善论”关于“至善”的安排提出了批评。“至善论”以为道德是纯粹的、最高的、最完全的 ,而东荪先生以为此种纯粹、最高、最完全之状态 ,根本就不存在。正是顺着东荪先生的思路 ,引发著者对康德道德哲学尤其是其“至善论”的相关批评  相似文献   
14.
张东荪和金岳霖是20世纪中国哲学知识论的巨擘,但他们各自所建构的知识论系统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表现在人类知识的诸多根本问题上,从而呈现出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就其中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间接呈现与直接呈现、写真与非写真的问题而言,二人的差异表现在:张东荪坚持“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和“非写真说”,而金岳霖则坚持“外在关系说”、“直接呈现说”或“直知对象论”和“写真说”。二者的差异并非表明孰优孰劣,但说明了在金岳霖之外.张东荪对于20世纪中国哲学知识论也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当然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知识:康德既怀疑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也怀疑勒内·笛卡尔和威廉·莱布尼兹,以为只有他自己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才最终解决了有关知识的一切难题。不料在约一个半世纪以后,艾耶尔(A·J·Ayer)又怀疑起康德来,他在《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知识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张耀南,舒文1939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主要是运用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Universals)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在冯友兰这部书里,“真际”等...  相似文献   
17.
除了佛教的“因缘说”和“空论”,张东荪“架构论”之直接来源无疑是西 方哲学;但反观西方哲学之发展历程,东荪之“架构论”却又反作了波普尔“突现进化论” 之先导,开了欧美“结构主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宇宙观的主流 ,以“直谈本体”为特征 ,设立“武断的玄学” ,固持“无本的独断” ,强调以知识论迁就本体论 ;惟东荪先生一木独支 ,先于诸大家提出“架构论”宇宙观 ,力主以本体论迁就知识论  相似文献   
19.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舒文,张耀南一九三九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其所用的工具便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Wniversals),在...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均有尚水之言论,但其所尚于水者,却很有不同。对他们而言,水是唯一的,但水观却可以多种多样,孔子是尚水之动、水之乐;孟子是尚水之善、水之德;而庄子则是尚水之大、水之静。从水观之一侧面,吾人亦可以看出孔孟庄性情之异与人格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