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旅游者在旅游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围绕旅游者安全所形成的“场域”中,地方政府、旅游风景区管理部门、旅游者等主要的三类利益主体是能动的“行动者”,他们依托已有的旅游安全制度和规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但制度或规范并没有完全限制他们的行动选择,制度的完善与规范的完备并没有消弭他们之间的利益之争。三类利益主体只有真正遵守旅游者安全利益“规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者不安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农民环境维权问题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结构路径的研究形成了差序格局论、环境公正论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三种研究取向;文化路径的研究则形成了文化自觉论与认同建构论两种研究取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继续完善差序格局理论,推进环境公正理论的进一步中国化,清晰界定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深化文化自觉论和认同建构论的行动主义取向研究,同时,要秉持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金俊  王文娟 《社会工作》2015,(3):117-123,128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和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进一步探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理念、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问题,符合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印度庶民学派开创的底层研究范式不应该单单被看作是一种"底层史观"史学研究路径或者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或研究策略,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以往社会冲突理论的发展与贡献,在研究农民环境维权时,底层研究可以被作为一种非抗争政治的冲突理论视角。由北京大学学者张静倡导的结构-制度分析模式在研究农民环境维权时可以稍加改造,因为农民环境维权行为基本上是被现时的社会结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所制约和限定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在转型期安徽两村的“环境维权事件”中,国家与农民关系主要表征为地方政府、村级政权同污染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常常以“污染合理”与“不出事”两种逻辑在场,两村农民在“生存主义”与“风险最小”两种逻辑的支配下似乎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地方政府来解决威胁他们基本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多元复合势力主导的环境治理时期,"原住民"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生态智慧上,他们的传说和故事隐含着爱护野生动植物并希望多样物种持续存在于自然界的心声和环境态度;他们遵守狩猎禁忌,保护了台湾的生物多样性;他们的植物保护活动也有利于生态、水土保育和文化传承。在抗争实践上,他们通过"还我土地"运动反对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公园",还通过反核废料、反水库兴建、反亚洲水泥公司侵占土地等抗争参与台湾的环境治理。"原住民"在参与台湾的环境治理时体现出"自觉性"、"在地性"、"边缘性"的特点。此外,文章还提出继续探索"原住民"多样性文化与台湾环境治理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发展主义话语下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农民环境信访的社会文化基础以及以往关于农民上访若干分析框架的分析,结合安徽三村农民环境信访个案资料,提出了“诉苦型上访”这一农民环境信访分析框架.认为农民在环境信访中的诉苦是他们寻求现代国家权力支持的一种重要策略,农民行动者在利益表达上具有实用性和两面性,“诉苦型”环境信访是一种农民上访的非抗争政治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以往有关环境维权意识和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两村的田野调查,认为在转型期的安徽两村,农民环境维权意识对他们的环境维权行为呈现出逐渐脆弱的影响力,对自身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农民环境维权的重要原因,内心不满情绪的积聚催生了农民的环境维权行动,一些农民已经基于村庄脉络延续的考虑而进行环境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