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理距离如何影响风险资本对新企业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披露的1021个风险资本投资案例,研究地理距离如何影响风险资本对新企业的投资。研究发现,与新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风险资本对新企业的投资金额越少、投资时间越晚、投资后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能性越低;企业规模可以减轻地理距离的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对风险资本的投资轮次影响不显著。风险资本投资明显存在本地偏好。进一步的检验表明,非核心发达地区的风险资本和国有风险资本具有更明显的本地偏好特点,投资受地理距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社会意识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环境呈现新的变化,面临着参与和关注度逐渐降低,保护传承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亟须完善等新问题。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与保护工作、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模式以及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创新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3.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而科学消费或可持续消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4.
在20世纪,中国新疆地区多次发生民族分裂事件,严重地危害了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伊斯兰世界和突厥语族抵御西方殖民侵略、谋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时代产物,但其传入新疆后,被地方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成为新疆现代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依据,并被不断付诸于政治实践。通过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形成、在新疆的传播和对新疆民族分裂活动的影响做一历史地探索,进一步揭示开展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5.
网络管理系统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网络化的基本条件之一.从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软件设计及使用状况分析入手,论述了开发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软件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较详细地提出和阐述了这一系统经营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6.
57.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文章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研制开发方向的探讨,指出发展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产业与多媒体市场是当前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产业的对策及其有关技术设想  相似文献   
58.
文章结合安徽、福建、浙江等医共体先行省份的实践经验,发现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逐渐壮大,签约内容更加丰富,能获得更多医保支持以及县域内优质资源。然而,如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仍然面临着医共体内“人、财、物”利益协同方面的挑战。在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资源保障,以医保为杠杆激发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同时注意防止“虹吸”。  相似文献   
59.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五要:即思想动态上要紧紧把握一个“变”字;在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上要着眼一个“活”字;在教育效果上要立足一个“实”字;在工作机制上要倡导一个“合”字;在研究方向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但关注重心局限在主体塑造,对公众如何认知城市形象却甚少措意,因而难以对城市形象塑造成效作出准确判断.鉴此,借助“他者”视角,通过公众在社交媒体的日常言说分析其形象.结果显示,成都形象塑造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公众言说的成都与媒体描绘的成都,以及能真实感知的成都,都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