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此文是对孙宝林同志反批评文章《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不容置疑》的答辩。本文认为,在学术研究中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独树一帜”未必不好;与孙宝林同志文章的原则分歧不在于“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是否成立”,而在于能否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确立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并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恩格斯没有“深化与拓展”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恩格斯“深化与拓展”的是马克思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指责徐文认为马、恩立场、观点不一致是不实之词;本文进一步否定了列宁“验证”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论。 相似文献
32.
邓小平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占有重要的突出的地位。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对于揭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及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伪装自己、蛊惑人心的“民主”幌子的反动实质,对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搞好我国的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实行什么样的民主? 相似文献
33.
徐久刚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认为安维复撰写的《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一文所提出的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步萎缩”“行将消失”的论点是作者强加给马克思的;认为安维复曲解了马克思关于“中间阶级”的观点,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构成的中间阶级”是不存在的,“中间阶级”不能取代、消融对立着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胜利,无产阶级则只有在发展到“包括整个社会”时才会“消失”;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动摇了马克思的这个理论,也就是动摇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4.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久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4)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其观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而构成的体系,它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直接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从别处直接搬来的,而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孙宝林同志《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一文所阐述的“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表示非议,认为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不能视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每个民族都是依据自己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发展道路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需要“跨越”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跨越”。 相似文献
36.
徐久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2):29-33
读徐志宏、秦宣主编的《邓小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获益良多 ,同时对该书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引用邓小平话语”、“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等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以来 ,面临着迫切的中国化问题 ,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更有着深层的文化根源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以及文化传播的复杂性 ,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徐久刚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4):52-56
文章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私有制矛盾的形成、表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矛盾的原则,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化与私有化问题。 相似文献
39.
徐久刚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的时候,特别要记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历史经验。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保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方向,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题,提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当然,我们必须把邓小平理论当作科学,坚持十五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才能正确发挥邓小平理论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
徐久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6-1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终极价值,是和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是一个理想的命题。"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混为一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为区分二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现实目标只能是"人的发展"或"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