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2.
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悲剧视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由来以久,但现在来看事情并非如此.悲感现象里的哀怨表现是审美文化中的下品,作为对生命力的肯定的英雄悲剧也并不能达到审美体验的颠峰.只有与幽默感相通的忧郁体验,才能凭藉其生命深度达到审美意识的极限.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人们在审美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是我国刑法适用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主体身份,产生了与之相对称的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理念,并在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学理解释在弘扬该刑事政策的基础上,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上倡导:对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解释和适用,应坚守行为说+罪名说的限定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处遇上,预防是刑罚适用的正当化依据,应从刑罚种类的限制性适用、刑罚裁量制度的扩张性适用及刑事和解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活动中,“审美专制主义”曾对诗性文化形成一种精神窒息。但与之相反的“审美无政府主义”同样也是对诗性创造力的取消。人类艺术文化的繁荣格局,来自于一种“多元普遍性”。营造这种格局的关键,在于如何从逻辑上来把握“审美趣味”与一般“生活口味”的差异。概括地看,审美趣味的普遍性意味着一种客观性原则的确立,从而也是审美评价的立场的确立。这使批评有可能对具体审美实践作出优与劣的区分。但审美趣味的主体经验性,又意味着这种普遍性只能存在于一个宽广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动静之间:和谐论美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论美学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迄今仍拥有很大的影响 ,得到许多赞同与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形成一种思想障碍。事实上 ,和谐论美学是建立于“对称论”文化上的静态的审美观。这种观念不仅早已被现代物理科学从宇宙论方面给予解构 ,而且也已被现代生命科学所颠覆。现代美学应该以体现生命运动的“张力论”来取而代之 ,让美学重新回归充满活力的现实存在中来。  相似文献   
6.
暧昧的真实——论美感的发生机制徐岱1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地关注“美”的现象,对美与真的关系的思考,也就随之而进入审美思辨的视野,成为历代美学家们必谈的话题。所不同的是:在以往的本体论美学里,进行这种思考的目的在于把握·美·的·本·质的构成奥秘;而在现代美...  相似文献   
7.
爱生之道:金庸小说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武侠小说离不开格杀打斗,但金庸小说却讲究生活情趣,反对残忍暴力。这使充溢着一种生命气息的金庸小说蕴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它来自于金庸作品里的"爱生性",通过这一原则,金庸小说成功地建构起了一种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以"新写实"著称的方方与池莉,是两位擅长以中篇体裁进行都市写作的女作家.虽说她们都对批评家总是将她们俩相提并论不以为然,但事实上,都立足于中南重镇武汉进行写作的这两位作家,她们的小说里都表现出一种对都市民众的生存关怀,在各自的文本里勾勒出一幅城市风景.尽管如此,两位作者各自的审美取向却大相径庭,而且在艺术成就上的确也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一围绕着作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消费之热与评价之冷的巨大反差。这类作品属“通俗文学”范畴,不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属茶余酒后的游戏文字,甚至象金庸先生也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比较好些。”(见林以亮等《金庸访问记》)诚然,这种反差终于在“金大侠”独步江湖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金庸及其作品不仅得到了年长一辈的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当代第一流的大作家”的荣誉,被视作“20世…  相似文献   
10.
在所谓“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实践已经被非文学的新形而上学所破坏。在这种格局里,“艺术欣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文艺研究”,其实只是以“艺术”为名的千篇一律的伪政治诠释学。这种状况对以审美价值的传播为核心的艺术文化构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当代艺术哲学如果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正视这种情况,让“阅读诗学”取代形形色色的“接受理论”,以便恢复文学作为艺术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