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点补正     
编辑同志: 读费刊八○年第三期所载《〈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谁》(作者朱星),发现两处错误: 一、文中述:“民国元年……梁先生那时只二十岁左右,……那时马相伯是六十一岁”按,马相伯生于一八四○年,到民国元年,应是七十一岁。二、文中述:“后撤离上海到桂林,整天坐在竹舆(轿)中,穿山越岭,劳累困顿,就死在桂林,时年整一百岁。”  相似文献   
32.
论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不仅是中国的伟大诗人、文化名人,也是为世界公众所承认的伟大诗人、文化名人。这是值得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然而.究竟屈原以其成就、贡献与名望,在世界文学史上应占有何等地位,对此似迄今尚无确论。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方面,将屈原置于世界诗坛上作一比较审视——横向:扫视上古时代的世界诗坛;纵向:鸟瞰上古至十九世纪末叶世界诗歌发展史;以期对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较为客观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33.
赤 忠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生前曾任东京大学等校教授,他的楚辞研究在日本汉学界享有声誉。本文拟对他的楚辞研究作概括评述,以见他在楚辞研究方面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34.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07,(3):102-107
叶嘉莹研究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其出发点是因为看到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的青年学者在诠释中国古诗时往往出现偏误,她觉得有责任做纠偏工作。而在实际评说中国古诗的过程中,她感到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非常有必要,它有助于对中国古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具体阐释分析上,她自己即以比较现代的观点阐释了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的诗作及其特征,同时又提出了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约20年左右的时间,是中国赋学史上赋学研究的高峰期和多产期.这一时期,因着改革开放的社会和时代因素,赋学研究呈现出了学者不断涌现、成果丰硕喜人的景象,赋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也开始和其他文体一样,被置于相当的地位,予以尽可能客观的研究,且这种研究是在传统赋学基础上展开进行的,因而更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36.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甚具诗学价值的中国古代诗话批评理论著作,它独创的理论内涵和独特的批评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影响。张健《沧浪诗话校笺》堪称当代整理、校释、研究《沧浪诗话》的一部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7.
比较文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它起步较晚,但具体涉足比较文学的历史,却可追溯至千年以上。早在西汉时代(甚至更早),史书上已有关于跨国度、跨民族的文化史料与神话传说方面比较的记载;之后,  相似文献   
38.
屈原作品(简称屈骚)问世以后,影响所至,不仅同时代的宋玉、唐勒、景差等相率模仿,创作出一批骚体诗,使其与屈骚一起被后世统称为“楚辞”,而且这种影响波及两汉,使两汉文坛辞赋风靡。这里,在追溯和探讨屈骚对汉代文学影响时,人们往往比较注意赋的产生与兴盛,却忽略了汉代诗坛上曾经一度兴盛的文人诗——极度模拟屈骚而生的拟骚诗。一方面,两汉文坛上诗歌创作是不景气的,除了乐府民歌外,文人诗无论数量与质量均不甚高,这同文人们由于社会因素影响而大量创制赋有密切关系;另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拟骚诗的创作并不寂寞,至少从现存资料可知,当时一批较有影响的文人大多都有作品问世,计如:贾谊《惜誓》、淮南子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王  相似文献   
39.
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由于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开始从传统文学走向现代化。虽然整个文坛的真正蜕变要到“五四”及其后才发生,但本世纪初已显露端倪。这一时期,被引进的西方文化思潮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民约论及其返回自然论,叔本华的哲学及唯美思想,尼采的个人主义与“超人”学说,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以及欧洲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等。这些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从思想、理论及创作形式上的一系列嬗变,中外文学观念发生了冲撞及融合,其具体反映便是传统文学观念开始产生变化,各种文体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内容及体裁形式上都或多或少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翻译小说大批涌现。这些变化,为“五四”及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0.
近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显著征象就是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中国的一批开明人士欲从日本道路中引出中国的经验教训,大批留日学生和走访日本的学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了中日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和交流。近代中国文坛的观念变革以及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均不同程度受到日本文坛的各种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较为热烈。本文以大量的材料,较详细地叙述了中日文学影响与交流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