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拟确立为:搞好“四个兼顾”,解决延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坚持“三个带动”,为延安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突出“两个培育”,抓好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薄弱环节;强化“一个支撑”,消除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2.
制度创新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我国中长期面临的首要经济社会问题。而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农村基层组织等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包括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县乡机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北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延安与榆林在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资源禀赋、行政区划、经济实力、发展势头等方面又各有优劣势。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目标上,陕北能够如期、够格实现党中央业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可,而不宜提出“率先”或“推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要求。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陕北应当遵循“四带动三培育一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延安更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榆林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安比榆林更应重视转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改革;榆林和延安都应更为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对外开放和陕北区域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政府职能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是无法同时胜任弥补市场缺陷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的 ,合理的选择是把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交由全国人大派出的、与政府独立的“国资委”承担。据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由政府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举办的国有企业Ⅰ和由“国资委”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举办的国有企业Ⅱ两种类型。国有企业改革拟走国有企业Ⅰ和国有企业Ⅱ分开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制度、劳动力市场组织及劳动关系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评估,发现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转轨后期市场经济的水平,但与欠发达市场经济及成熟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评估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程度最高,以下依次是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劳动力市场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程度最低的是劳动关系.因此,新阶段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重点是在继续提高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中若干制度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政治经济学中的若干制度概念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 :诺斯关于制度的定义 ,不仅指出了制度作为工作或行为规则的实质 ,而且把制度与组织区分开来了 ,因此与其它定义相比 ,更为可取些 ;经济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 ,也不是经济体制 ,而是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统一 ;基本经济制度是主要的、根本的或居基础地位的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而不能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是在某一基本经济制度下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而设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机制或规则 ,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不应包括所有制结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历程、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初始改革、全面改革、曲折改革、深化改革和攻坚改革等五个阶段。经过30年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制度转型尚未完成,尤其是一些障碍改革的“瓶颈”未能取得突破。30年的经济改革成就非凡,举世公认,但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应当不断增强对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本、公正、共享”为特点的科学改革观;调整改革重心;转变改革方式;提高执政党的改革能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有利于发挥陕北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陕北山川秀美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陕北改革,提高陕北农村的对外开放水平。但对农民陈旧落后的观念、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农民素质、农民就业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必须采取加大农民学习WTO知识的力度、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对外开放、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乡镇集体企业运行机制特征与问题的深入分析,探明了当前我国乡镇集体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根源,即:双重体制下形成的乡镇集体企业运行机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模式对乡镇集体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重塑和再造,才能让乡镇集体企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传统体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得出了如下启示:(1)只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窠臼,对传统体制下的政企关系进行彻底改革,才能构建起新型的、合理的政企关系;(2)政企关系改革的目标不是要实现政企分开,而是要构建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政企关系;(3)实现政企关系改革目标的路径应该是政资分开、政府企业与全民企业分开、政企(指全民企业)分开;(4)政企关系的改革不等于企业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