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前把哲学分为八个二级学科的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表现为像康有为<大同书>这样的厚创性思想作品不可能从中产生出来.哲学是一种理论学术,它的最终产品就是原创性理论.哲学理论思维是其他学科理论思维的基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改革现行哲学分科体制,是我们民族的哲学思维和整个理论思维得到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55-160
哲学史上关于实践问题有两个第11条.一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另一条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可概括为:只有个别才是本体,只有普遍才能认识.合起来理解可得如下命题:哲学家们之所以只是解释世界,是因为哲学所能把握的只是世界的普遍性;但世界的本体是个别,改变本体才是事情的关键,然而作为本体的个别又不可认识.通过比较分析,该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理论只能把握普遍,实践则运作个别;任何一个实践中的个别都必定关涉众多异质性的理论的普遍,因此,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的普遍足以单独表达实践中的个别之所是,惟有将这些异质性的普遍统合成一个特定的整体才能回答实践中的个别究竟是什么和应当变成什么. 相似文献
13.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长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56-6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中,实践主要指道德行为,有时也包括制作活动,偶尔还包括思辨活动。逻各斯的词典意义是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东西,特别是普遍性的道理。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部分、动物性部分和专属人的部分——前两部分没有逻各斯,后一部分有逻各斯,从而把逻各斯看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他又把有逻各斯的部分分为有理论逻各斯的部分和有实践逻各斯的部分,前者以不变的原因、原理为对象,后者以可变的人、物、事为对象;运作前者的机能叫理论理智,运作后者的机能叫实践理智。逻各斯的最完整的语言形式为三段论。表达原理的三段论为理论三段论,其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普遍性命题;指导实践的三段论为实践三段论,其大前提为跟人有关的普遍性命题,其小前提为跟行为者有关的个别性命题,其结论为行动。实践三段论的复杂性在于一个行为往往受多个互相异质的三段论的影响,因此,要做出恰当的行为,就既要让欲求习惯于听从正确的大前提从而养成德性,又要善于运用理智在不同的三段论之间计虑权衡,即要有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终结”问题上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后世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背离了恩格斯的方向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海德格尔等对“哲学终结”做了极度发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设计的范式转换——人是虚体还是实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 ,人们一般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 :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 ,又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产物 ,人具有被规定的一面 ;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 ,人又具有自我设计的一面。从这个普遍同意的观点出发 ,我想追问 :人究竟是如何设计自己的 ,或者说人的设计究竟有哪些范式 ?进而 ,何种设计范式效果更好 ?至为抽象地考虑 ,人进行自我设计的范式有两个 :一是把人当作“虚体”来设计 ,一是把人当作“实体”来设计。所谓虚体 ,在人的论域内是指人所含有的“理” ,包括人的属性及其内外联系 ,表现为人的理性的某种逻辑构造。比如 ,当人们按照“属… 相似文献
18.
19.
拯救实践:元实践学探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有两种实践哲学,即同质论实践哲学和异质论实践哲学,前者主张理论与实践本质同一,这种同一可以通过某套单一的理论体系表达出来,后者否认这种同一,强调实践独立于普遍原理的特殊性,目前,这两种实践哲学都已显露出严重局限。元实践学或实践形上学则试图超越这种局限。它将通过探究异质性原理来重新构造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交织的联系———没有任何单一的理论足以垄断对实践的指导,任一实践个案所实际关涉的理论都注定是多元而异质的,同时,也没有任何实践因素可以摆脱理论原理的约束,任一理论原理对不同实践个案中的同类因素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元实践学的价值在于它发现了将理论与实践既清楚界划开来又内在关联起来的关键机理,从而在学理上拯救了实践。 相似文献
20.
徐长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3)
柏拉图把理念的“善”看作万有的太阳,这个“善”同时又是最真的“是”,二者是一个整体。他主张人要从认识万有上升到认识“善”,再把对这个“善”的认识带回到改变万有的实践之中。亚里士多德把“是”分为十个范畴,并否认“是”本身是一个超越它们之上的种,同时认为“善”跟“是”一样具有多种意义,实践中的“善”都是具体的,“善”的理念对实践没有意义,从而把对“是”的研究和对“善”的研究分离开来,把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分离开来。为解决理论领域的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形上学”,但实践领域的“形上学”却付之阙如。事物的存在是浑然一体的,在理论上被分成范畴的认识在实践中如何合成整体,这就是“元实践学”或“实践的形上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