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州公民政治参与有明显的特征:组织化程度较高;以制度化和理性化的政治参与为主,同时存在非制度化和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民生型问题是政治参与的关注焦点;新闻媒体是政治参与的主流渠道;政治参与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体现出层次性。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广州公民政治参与朝有序化方向发展、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敖带芽 《探求》2000,(2):27-29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现在又面临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也是世界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在步骤上能否和世界实现整合?经济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到底会在哪些方面构成挑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影响 肇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次全球化的浪潮,其势之猛,由不得任何国家等待观望。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把嗅觉灵敏的资本伸…  相似文献   
23.
建设项目审批复杂是商事主体在营商环境中抱怨最多的领域,改革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已经成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控制性工程。营商环境的本质就是政务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要聚焦审批流程,通过简政放权,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24.
敖带芽 《探求》2012,(2):12-16
广州文化强市建设的三个突破口是:以市民的生活质量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美誉度,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以岭南文化的整合功能为突破口拓展城市包容度。通过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行政管理、生动的民主氛围、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高尚的公民意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广州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这是我党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新的突破。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需要。只有完善并规范要素市场,才能真正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6.
加强党的执政话语建设,完善执政话语体系,强化理论自信,增强执政话语统领社会的能力,提升执政话语的社会传播力,在当下需要聚焦并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即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与执政话语对接的问题、执政话语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与舆论传播的有效性问题、执政话语如何成功地驾驭网络话语而不被网络话语所挟持的问题、坚持执政话语自信与坚持同西方话语霸权的斗争相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性要求。认真研究政党转型后党的建设的规律,是在新时期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的根本举措,也是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8.
敖带芽 《探求》2002,(4):72-75
~~国有企业职工和私营企业职工思想状况比较@敖带芽$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70国企职工;;私企职工;;思想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这是我党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新的突破。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需要。只有完善并规范要素市场,才能真正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0.
邓小平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观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带芽 《探求》2004,1(5):11-13,7
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安全观主要体现在能够应对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应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挑战,应对改革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淡化论的挑战,应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挑战。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安全观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面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