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政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政治观。国家权力要以人民为本,政治生活要服务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12.
论肯定     
肯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宣传工作中,存在着一种不适当地夸大和拔高否定作用的倾向,对肯定范畴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偏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的危害已日渐明显了.要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肯定范畴作番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种因素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所谓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的倾向,即指事物保持自身的同一,它代表了事物相对的稳定性.正如黑格尔所说:"肯定的一面是一种同一的自身联系."(黑格尔《小逻辑》第254页)同肯定相对立的否定,则是指事物自身中促使自身灭亡的倾向,它代表了事物相对的变动性.肯定和否定这两种因素既相互对立,又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整体的视角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多种复杂的关系和因果序列视为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并从中准确地揭示出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性质、动力及其内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杰出贡献。它既反对了黑格尔用纯粹的精神因素解释社会历史的唯心史观错误,又与第二国际时期的庸俗的经济唯物主义、“进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以及将社会规律自然化的错误区别开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逻辑,对于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都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  相似文献   
14.
方世南 《阅江学刊》2024,(1):31-37+171-172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种强烈文化使命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是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和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沉而炽烈的思想情感,也是一种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基础上的饱满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本质上是一种将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人民至上感有机融合起来的思想情感。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的基本内涵、生成背景、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对于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推动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形成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并在此激励下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同心同德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闪耀出灿烂光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紧密联姻,对于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有直接与深远的影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正确厘定政治与文化的界限,在政治与文化之间把握政治的“度”,树立政治边界意识,处理好树立政治边界意识与讲政治、政治参与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我党在新形势下决心以党建成就取信干民的庄严承诺.党与人民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关系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协调党与人民关系的重大举措,以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是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能否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生态经济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新质生产力理念。认识习近平生态经济观蕴涵的新质生产力理念的基本要义,把握习近平生态经济观蕴涵的新质生产力理念的重大价值,明确习近平生态经济观蕴涵的新质生产力理念的实践路径,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形态提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通行的各种哲学教材和新近修订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都把“辩证的否定”(或称为“肯定和否定”)作为第一节,列在“否定之否定”之前。在阐述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时,这些教科书都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这种撇开否定之否定孤立地谈“否定”的做法,不免使人产生了这样一些问题:离开了否定之否定能够正确地阐明肯定和否定这对范畴吗?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能充当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担当起扬弃的任务吗?一句话,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观”是科学的辩证的否定观吗?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作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执政形象是执政党的无形资产、无价之宝和十分重要的软权力.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我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和现阶段新的伟大工程,实质上是我党新的形象塑造工程.塑造良好的执政形象是执政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意义深远的宏伟任务.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意识——这朵"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2页)开放以来,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关注.但究竟什么是意识?目前人们对它的说明还只是停留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定义上.按照这一定义,就有许多东西既无法纳入物质范畴,也难以划归意识范畴.比如书本、雕塑等凝结着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化了的精神产品,说它们是物质吧,显然不具备物质的特性.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而书本、塑雕等精神产品则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不能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没有人也就没有精神产品.说它们是意识吧,又同目前的意识定义相龃龉.因为目前的意识定义只规定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认识、映象.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