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一元弱酸为例,从[H+]的各计算公式的推导入手,以[H+]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为前提,对各公式的使用条件进行分析讨论,以大量的计算数据为依据,提出了[H+]计算各公式的使用条件。在处理方法上有别于其它。所得出的结论也与现行各种《分析化学》教材中规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曹书杰 《南都学坛》2001,21(3):62-6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农药中间体 2 -氰基 - 3 -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含量 ,在线性范围内 ,相关系数为0 9998,平均回收率 98 2 % ,标准偏差 0 13。  相似文献   
13.
辑佚作为一种文献和文化现象历史十分悠久,可社会对其认知并加以研究则始于南宋,明、清两代对辑佚的研究也略有其人,成为辑佚的早期研究者,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辑佚理论,对后来的辑佚实践、辑佚研究和辑佚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元年(1796)新镌本为目前所能见到的卢肇《文标集》的最早刻本。文章在梳理历代书目对《文标集》著录情况的基础上,以新镌本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二卷本、精写本之关系,并考察二卷本、袁注本、合刻本之传承,从而厘清《文标集》版本源流。新镌本从刊刻年代,到篇目的辑录数量与文本勘校,最为接近《文标集》原貌,在版本上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大雅·生民》是周人追述始祖后稷的一篇传略 ,世述后稷的故事皆源于此。由于对《生民》某些字句的理解不同 ,而时代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对《生民》的理解 ,所以在解释《生民》和撰写后稷史传时就产生了诸多分歧 ,特别是关于姜怀孕、生育后稷的过程 ,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分歧也反映了周人及后世思想文化、社会道德等观念上的变化和差异 ,也反映了姜后稷时代的婚姻形态、部族民俗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古代民间乡里的社日,一般认为其只祭社神而不祭稷神,其实民间社日祭祀的也是社神和稷神,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祭祀稷神的成分更多于社神。民间的社日源于先秦的“置社”,春秋战国时代,民社已经遍布天下,而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至今流风尚存于个别地区;但民间乡里的社日与封建国家政权的社稷是多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的神话学是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田野调查与书面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代表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神话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化营销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营销是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本文论述了文化营销的四项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 ,成功的企业文化都体现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企业文化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引入现代管理科学的精髓 ,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书杰 《东南学术》2001,(5):98-107
中国的辑佚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开始启动的。本文沿着历史的轨迹 ,总结了近百年间辑佚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历史过程 ,对各个历史时期辑佚学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代表学者、主要成果和观点 ,加以总体的概括和系统的评介 ,揭示了辑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讲形成过程 ,最后对21世纪的辑佚学研究做出展望。近百年的辑佚学研究可相对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发轫时期(清末—民初) ,主要是皮锡瑞“辑佚之学”的提出和叶德辉对辑佚起源问题的探讨 ;二是创始时期(30-40年代) ,主要是梁启超的泛化研究、刘咸的探微研究、王重民的个案研究 ,辑佚现象开始受到研究者的一定关注 ;三是叙介时期(1950 -1985年) ,主要是前辈学者 ,把辑佚学视为一种专门知识和文献现象进行泛化叙介和个案研究 ,又相对分为“文革”前17年(1950-1966)和“文革”后9年(1977 -1985) ;四是理性探讨时期(1986年以来) ,“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些青年学子 ,把辑佚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理性思考和学科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