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心理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出现在这个红红火火的旅游市场中.根据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现实为依据,研究心理旅游的发展,以发现这种新颖旅游形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2.
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过程及相关技术,并介绍了多媒体件课件素材的制作。  相似文献   
23.
商务竞争是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开展商务活动中所采取的竞争行为和竞争策略。在经济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竞争的看法、竞争的作用、竞争策略和竞争优势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基于经济学丰厚的积淀,商务竞争理论的研究可以从企业在开展商务竞争活动时需要面临的问题入手,包括企业的边界、市场和竞争的关系、竞争策略和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运输通道的发展演进过程和规划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基于此,本文提出货运通道布局规划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思路方法,并指出货运通道布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曹静  黄正泉 《船山学刊》2006,(4):201-204
本文从公共领域的相关知识展开,对公共领域与高校德育的相互联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在刑法中增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既是我国反恐现状的需要,也是严密和平衡我国刑事立法的需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本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两种行为:一是对恐怖活动组织的包庇行为;二是对恐怖活动组织的纵容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由于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社会危害性几乎是相同的,从刑罚的均衡性角度出发,可以给两罪规定相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27.
领导的类型或作风,是领导人作为管理劳动集体的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心理特征。在不同作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见到领导的“类型”、“作风”、“典型作风”等术语。国内外研究人员多数把它们看作是通用的术语,只有一些心理学家,力求使术语的含义确切。他们把领导作风同领导类型或典型作风区分开来。前者指  相似文献   
28.
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滞后性严重地制约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改革进程。首先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有本质上的共通性,相融性的趋势十分明显;“两教”一体化的实现有利于解决其自身发展问题。最后在综合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建设的一体化,建立农村预备职业教育体制,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相衔接等。  相似文献   
29.
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外部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它影响着审计的时空界限,控制着审计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有利于审计师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审计外部环境因素的系统分析,分别讨论了外部环境对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的影响,旨在说明外部环境对审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0.
曹静 《中国劳动》2015,(2):59-62
当前社会上的劳动阶层出现了分化,然而,劳动法上不加区别的规定造成了劳动者保护实质上的不平等。现有劳动法通过立法技巧,在服务期、竞业限制、违约金的有限适用、禁止解雇以及经济补偿方面体现出了劳动者分层保护的思想,却仍然存在立法和实践中的诸多局限。在坚持人权保障、追求实质平等、实现利益平衡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劳动者分层保护的模式,采取双重认定标准,分为强势劳动者、一般劳动者和弱势劳动者,并从立法、司法和社会角度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