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98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81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156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3,(5):110-114
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使经世致用成为笼罩中国的时代思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以姚莹、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管同等为代表的姚门弟子在鸦片战争前后并非一味“鼓吹休明”、“清真雅正”,而是发扬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在社会大变局中转向应变求新、经世致用的探索,顺应了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192.
中国传统学派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区域文化特征.特别是在学派的初创期,学派的发展往往要依赖于因特定区域而产生的各种人际关系,但随着学派的不断扩展,其区域文化的特征会不断减弱.桐城派的发展历程就明显呈现出这种变化趋势.桐城派最初是一个区域文化特色浓厚的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籍贯日益掺杂,传播区域日渐扩展,桐城派最终脱离出桐城这一特定区域的界定而走向全国,不再局限于桐城这一有限的区域空间.  相似文献   
193.
曾庆华 《家庭科技》2006,(10):20-21
老李下岗后,在一个不太热闹的地段开了家小商店。这个路段的公共汽车少,骑单车的人多。老李为与别的商店抢生意,他向路人提供免费给单车充气服务,而且甭管你是否进店买东西,都可随时借用他的充气筒。  相似文献   
194.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曾经对全国各地数百个百万富翁的发财致富情况进行过专门调查,发现这些富翁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坚信任何行业都能造出百万富翁。 2.工作勤奋拼命。财富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慢慢积累。许多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在50岁左右才成为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95.
<正>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指出:实行“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要顺利推进、实现这两个转变,都有赖于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公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从体制转变本身来说,通过改革,建立新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乃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说,搞好国有企业、公有企业,提高国有经济、公有经济的效益,乃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96.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必然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些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的新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论证,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它的内涵。日益显示其科学价值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下简称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行不悖,并且有助于它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上述观点。 (一)“三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明“三论”产生之前,人们虽然原则上认识到了无机界与有机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之间的物质统一性,但是,对其统一的基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三论”以其新的思想对这一原理作出了新的论证并丰富了它的内容。从控制论、信息论、  相似文献   
197.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香港浸会学院联合举办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粤港关系”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经过与会者两天半的认真探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不论港澳地区的学者,还是内地的同行,都反映这个研讨会开得好,开得生动活泼,开得热气腾腾!现在,会议即将结束,我代表两个主办单位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大力支持!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园林迎宾馆为我们开好这次会议提供了良好的住址、会议场所以及良好的服务,我代表两个主办单位衷心感谢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园林迎宾馆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款待!  相似文献   
198.
高技术产业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集群的特征、动因和机制 ,其机理直接影响集群内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 ;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存在独特要求与多种选择 ;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特性及其对于网络体系的依赖等使基于集群的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发展呈现出新的内容和趋势 ,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9.
评价地方综合年鉴,有无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衡量年鉴优劣的重要尺度之一。所谓地方特色,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环境的反射,或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或是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或是它们共同的融合。为什么要在综合年鉴中突出地方特色,这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第一,年鉴的地域性。从宏观上讲,全国各个城市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都是有机联系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共性。从微观上讲,各个城市或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不同,又呈现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个性,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这些地方个性,使之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情书,是编好地…  相似文献   
200.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 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 的 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 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 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