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一、言引 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而崩溃,导致统一的吐蕃社会走向分裂。“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互相争战,彼此攻伐,最后形成了十数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种社会分裂状态,持续近四百年,史称“分裂时期。”直到蒙古建立元朝,扶植萨迦派成为掌管、统辖吐蕃全境宗教和政权,使吐蕃社会才复有统一的局面。但是,这种统一的完成,从宗教入手,最后达到社会政治统治为目的的全过程,是在外部力量即元王朝的的支持下实现的,全然不同于七世纪初的吐蕃王朝的统一。所以,十三世纪在整个藏族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362.
长期来多数评论都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虽然有的文章也提到群众精神状态的问题,但大都视为一种背景描写而一笔带过。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这种评价显然和作品实际不尽相符。 孔乙己无疑是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一味追求功名,只会“之乎者也”,不懂任何营生。屡试不第,便生活无着,形同乞丐,最后终于在生活逼迫和丁举人之流的摧残下悲惨地死去了。这当然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揭露和谴责。 但我觉得这只是《孔乙己》思想意义的一个部分,并且不是主要的。从小说的实质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封建统治下的不幸遭遇和真实而常见的生活画面,暴露孔乙己本人及周围群众冷漠麻木、不知觉悟的精神状态。依然是揭示人民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363.
拙稿《“地”的“分辨”古义试证》一文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一期刊发以后已有8年,读到了谢质彬同志的大作《“地”有“分辨”义吗?》,不胜欣慰。因为学术研究的开拓,最可怕的是莫过于毫无反响的沉寂;而如果是误入歧途,更是需要有人指点迷津。笔者写作当时,题目即明言“试证”,结语又加“似应”云云揣拟之词,乃是出于对所论问题未  相似文献   
364.
1995年,34岁的易延兴从南充市乙炔厂经营副厂长的职位上下了岗,在经历阵痛之后,他踏上再创业征途,选定“短、平、快”的饮食行业,用筹集到的几千元钱在顺庆区吉庆巷开了一个小食摊,卖豆花和烧菜。一年后,他又租了个40平方米的小店做中餐,不久又扩大到400多平  相似文献   
365.
田九龄     
田九龄,字子寿,明代容美(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土司田世爵的第六子,母覃氏,兄弟八人。少年时尝从华容(今湖北监利)孙云梦太史学,天资洒落,出尘俗外,性耽书史,尤好诗文;万历年间(1573—1620年)补长阳县庠博士、弟子员,喜好交游,足迹遍于两都;所与唱和者,多当时名士。著有诗文二十卷,明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曾给他的《紫芝亭诗集》作序,称其作“冲融大雅,声调谐和”。《宜昌府志》说“容美司以诗名家,自子寿始”  相似文献   
366.
明清时期的福建,传统手工业在宋元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同时期的江南、广东等先进地区相比,其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本文从生产与流通两个方面,试探讨影响明清福建手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就正于同行。一、生产的分散性对手工业发展的阻碍分散性的生产,是传统手工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相适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经济的扩大,手工业脱离农业程度的加深,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的手工业生产,会出现相对集中化的趋势。明中叶以降,江南丝织五大镇以及其他一些手工业市镇的出现,就是这种历史发展新趋势的反映。但在福建手工业生产领域里,远未进入集中化的历史进程。生产的分散性,仍然是这一时期福建手工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67.
邹进先 《学术交流》2005,(4):148-157
郜元宝<鲁迅六讲>及<关于科学史教篇的几个问题>中所提出的鲁迅在1907-1908年间贬低科学,鲁迅认为尼采、叔本华所张皇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意力"是"科学之本"的观点,是对鲁迅的误解.这种误解产生于对<科学史教篇>中"神思"、"本柢"等语词的误读,膨胀于对这种误解的百般回护.  相似文献   
368.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彭聚先我国经济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所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与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并以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369.
我們是合肥市农垦学校的教师。在农垦学校任教,不但要教書,而且要和学生一起搞农业劳动。这种又耕又教的生活,不仅丰富了我們的科学技术知識,直接有利于教学,而且更有利于改造我們的思想,使我們在紅与专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是,这种半耕半教的好处,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識到的。我們来校之初,对于教师参加劳动,有点想不通,甚至发生一些抵触情緒。心里想,我們都是大学毕业生,大小也算个知識分子,要下田劳动,不是大材小用嗎?当第一次扛着锄头下田时,从心里感到不自然,生怕老同学知道了,脸上不光彩。也有的同志这样想:撇开个人得失不說,又耕又教,有点时間都叫劳动占去了,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