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一百多年,是西方古典美学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就是西方古典美学的成熟期。它表明,古典和谐美已发展到鼎盛,将逐步走向衰亡,代之以现代浪漫美。这一百多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735年鲍姆嘉通提出美的概念,到1781年莱辛逝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为准备期。1781年至1831年黑格尔故世为成熟期。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话语:组织本期"生态美学研究专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回顾国际生态美学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另外一个是展望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组织了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位生态美学研究学者的文章。美国著名环境美学家伯林特的文章《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在中西比较视野中介绍了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美学的发展,尤其是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评介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表明西方的环境美学已经接纳了中国的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美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集中探讨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同美育的关系。本文指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知识经济背景下,反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当代教育领域存在“统一规划的学校教育”与“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斗争。前者以“智商”测试为标志,建立非情景化的评估体系,实质为“应试教育”。后者强调一种更加灵活的情景化的评估体系,适合于人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实质是“素质教育”。本文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为美育开辟道路,而且在教育内容上也将艺术教育提到突出位置,同时也为美育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西美学交流与对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西美学交流与对话的思考曾繁仁中西美学的交流与对话已经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所议论的话题了。我认为,就交流论交流似乎过于平板,还应该有一个出发点或切入点。这样的讨论才能深入,才会有新意。这个出发点或切入点就是在21世纪即将来到之际,在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一在西方当代美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即表现论。它是西方一度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在理论上的总结。这一理论同后来的符号论美学与完形心理学美学又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柏格森、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而在这三个人中又以克罗齐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17.
国画蕴涵着丰富的古典生态审美智慧,与西画有着不同的形态与美学原则.国画作为东方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其所使用的"文房四宝"及其所遵循的"自然"、"散点透视"、"气韵生动"、"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意在笔先,寄兴于景"等等创作与美学原则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梭罗生态思想是在多重背景下的建构,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即对人与这个地球上“共同的居民”相处的思考。梭罗的“爱的共同体”承认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相生的美好愿景。因此,在这样的共同体下,我们重读梭罗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探寻梭罗研究的新途径,而且对于当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繁仁 《学术研究》2012,(8):120-126
宗白华曾经期望"中国的美学大放光彩",这一愿望在建设性后现代突破工具理性、突出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与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天人合一"、"阴阳相生"与"生生为易"的中和论生命之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风调雨顺之美、吉祥安康之美、生命旺盛之美与借助自然的绿色想象。在具体艺术形态中表现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如意、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音乐艺术的"与天地同和"、建筑艺术的"法天象地"、诗学的"六义"之说以及人格培养的"天地境界"等。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和论美学应在积极参与当代美学对话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经过历史的千年沉埋之后,墨学在20世纪的复活再生,走过了四个阶段的历史行程。乾嘉至晚清:《墨子》文本的重新发现与整理,民初至五四时期:《墨子》价值的重新发现与诠释,30至60年代:墨学研究的全面展开与成就,80至90年代:墨学研究的重新启动与深化。墨学命运的大起大落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沉浮变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墨子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集中反映下层民众利益的伟大平民思想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站在弱小国家立场上提出反战非攻理论的伟大军事家,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东亚的伟大科学家。这三个“第一”,既决定了墨学的历史价值,也决定了它的当代和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