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论述,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这就是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从中可以看出,对事物、现实和感性即客观世界,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从实践(或人的感性活动、主观方面)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显然,马克思对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所主张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客体的唯物主义主要指十七世纪英国霍布斯以后的唯物主义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对这种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作了卓越的分析和批判.他说:“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是,“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物质是一切变化  相似文献   
42.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深入地探讨和论证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揭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在同时写作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中,却有两个不尽相同的定义。在《手稿》中得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结论的同一时期,马克思在《摘要》中却又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不但如此,在以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属人自然观,其自然观的属人性是指自然界的与人有关性、为人对象性、待人规定性、作为人认识、作用和改造的对象,以及成为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想的环节或载体.马克思的属人自然观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之自然界远离于人、与人无关的自然观缺陷,又匡正了现代西方哲学之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偏向,因而是自然观上的一次伟大的理论革命.  相似文献   
44.
实践的实质是人与外界物体的对象化活动 ,它表现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受动性是指能动性发出时自然物体的性质和规律对象到人自身的一种回报 ,或者说是人对自然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因而是能动性的具体实施。由此 ,受动性也就不是被动性。实践的本质是能动性 ,而实践中表现出的被动现象是实践活动所结成的社会形式对实践能动性的压抑和限制 ,这是一种伴随实践而生的异化现象 ,它终究还要被实践的能动性所克服。  相似文献   
45.
世界历史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从充满战争与革命色彩的理论体系转为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气息的理论体系。文章强调实践唯物主义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文章提出唯物史观要立足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以新的观念对自身的基本规律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6.
布洛赫重建的马克思哲学的希望本体论 ,通过对 2 0世纪 3 0年代原苏联哲学界建构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自然本体论、机械论和静态思维等严重缺陷的冲击 ,在很大程度上阐发了马克思哲学内在的现代意义 ;若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提出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相比 ,则又显露出忽略唯物史观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真理性的重大不足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面貌发生和正在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实质,就是我国将最终走出延续了2000多年来的传统农业社会,而在新世纪之初步入现代工业社会。社会的变革要求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变革,十几年来的哲学改革已经走到了目前的关键阶段:整理哲学改革以来争议中的一切积极成果,评定诸种哲学思潮的价值意义,建构新世纪现代中国社会的新哲学文化。这一宏伟的目标由三个方面构成,亦即我国哲学界所面临的“三大建构”任务。一、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终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在中西方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重建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希望本体论和实践一元论一步步地冲击了传统体系的自然本体论,一重重地阐发了马克恩哲学的原本精神;我国哲学改革中提出的社会关系本体论、理想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从不同侧面阐发了马克思哲学的丰富思想。所有这些,经由实践本体论的提炼和综合,使实践本体论成为最富成果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重建理论。  相似文献   
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两种唯物主义的区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前一种唯物主义,马克思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各种纷争。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的新哲学称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十余年的哲学改革中,又有不少论者提出马克思的新哲学应是实践唯物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些同志则多次著文,认为马克思的新哲学应是实践人本主义。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实践人本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