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81.
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五年中马克思共写出了12部著作,依其与实践唯物主义形成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萌发时期《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轴之作。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称哲学为“征服业界的、绝对自由的’摘.着血跳动的”心脏”(《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以F只注页码).认为“哲学体系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为实现自己的冲动所鼓舞,它和其余的方面进入了紧张的关系。”(65页)这是说,哲学和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  相似文献   
82.
自从费尔巴哈将人引入哲学,哲学便开始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研究,世界也向人展示了历时性的变化。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当作认识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自然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当作改造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产世界;后现代哲学把世界当作维护人类健康生活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克服了旧哲学直观世界的缺陷,而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旨,又导引了后现代生活论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3.
本又认为,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形成新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产生新的哲学形态,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形式,以当代西方哲学为补充的新的哲学形态。而要形成这种新形态的哲学,就必须依次完成三项体系的建构任务,即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精华体系和新世纪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4.
走出大学校门的马克思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就是写出了笔锋犀利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通过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猛烈抨击,申明了言论、发表、出版自由的重大意义,捍卫了人类精神、意识、思维的自由权利,揭示了自由是探讨真理的前提的重要原理。但是,这篇触怒了普鲁士当局的文章未能及时发表。三个月后,马克思写出并发表了《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以下简称《出版自由》)一文,进一步发挥了前文的重要思想,并且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在社会各方对自由的不同态度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他们的等级(或阶级)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85.
一中国传统的伦理型哲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由孔子创立的儒家仁学学说中。仁学是教导人如何成为有道德的理想人格以及如何以道德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学说。“仁”是什么?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就是人类的相互之爱,或人类普遍的同情心。“仁”如何在现实中体现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立”即“立身”,也就是“立于礼”[3],即懂得社会礼仪,可以有所成就。“达”即“通达”,也就是“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4],即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  相似文献   
86.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地、人与道这四者的关系,从天、地、人与道四者统一的探寻中,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天人和谐特色的最初端倪。  相似文献   
8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困扰人类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的理想是既要求社会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能够实现对财富大致均等的占有以体现个人平等的社会地位.然而现实的社会却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要么是突出效率而牺牲公平,要么是突出公平而妨碍效率,当社会主义的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而引起价值观念的重大改变时,效率与公平的争论也就成为当代中国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哲学思想形成的早期,而是马克思在早期就形成的成熟的哲学思想。就其性质而言,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旧哲学相比,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显著的基本特证。  相似文献   
89.
实践与存在     
一、实践与存在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演变 在当前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对实践与存在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了。甚至可以说,对实践与存在的每一种看法,都可以构造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设想。那么,从马克思所建立的新唯物主义的立场,应该如何看待实践与存在以及二者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证辩法,还是唯物辩证法?主导我国哲学界数十年的传统教科书体系一直认定是后者;陶富源先生在《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7期)一文中至今仍坚持此说。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时,遭到了陶先生的反对。但是,笔者认为,陶先生的反对理由并不充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陶先生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的第一个理由是:“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宇宙观”,它由黑格尔确定为“是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