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5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22篇 |
人才学 | 34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73篇 |
理论方法论 | 27篇 |
综合类 | 416篇 |
社会学 | 94篇 |
统计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中国当代社区建设是中国居民打破旧体制的羁绊 ,及自然、半自然经济的桎梏 ,培养和重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的过程。这是中国居民的再社会化过程 :程对于城镇居民来说 ,是从“体制人”到“市场人”的转变 ;对于乡村居民来说 ,是从“自然人”到“市场人”转变。 相似文献
133.
<正>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争论已久,迄无定税。“讽谕说”认为是讥刺唐明皇沉于女色而不悟,否认李杨之间有爱情;“爱情说”则认为是颂扬李杨爱情的坚贞专一、生死不渝。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争论得不到统一,除了诗歌本身的复杂性外,白居易本人对这首长诗的看法的不一致,也常常是论者各执一端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4.
三圩乡发展多种经营又出新招三圩乡人民政府朱霖国1994年是大丰县三圩乡多种经营快速增长的一年,全年实现多种经营产值5447万元,比上年增长44.4%,人均纯收人1201元,比上年增长19.7%.今年我乡将在前两年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普及上下功夫。全年... 相似文献
135.
我国目前已拥有一支500多万人的科技队伍,上海的科技人员占全市产业人数6~7%,但与先进国家比还明显地"贫血".党和政府已投资巨万培养专业人才,各用人之所也已望眼欲穿了.当前除了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用以突破重大课题外,同样也需要有一定技术知识的富有创造能力的热血青年组成业余队伍,以协助专家搞创造,并弥补专门家精力不到的、技术部门暂时无暇顾及的、而生产又急需解决的中小型革新的空间.专业人才和业余人才之间的配合如何也是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技术立国的日本为例:尽管从科技厅、通产省到各企 相似文献
136.
一、谈鱼 姐家门口有条沟, 有对金鸡在里头, 哥打金钩来下钓, 好对鲤鱼莫吃钩。 这首苗族情歌中的“金鸡”和“鲤鱼”,40年代曾被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那雄辩的《说鱼》中例举来隐喻“匹偶”与“情侣’。美中不足者是显得有些宽泛。据歌词的内容,此中“鲤鱼”系暗指女阴当无疑问。 相似文献
137.
楊国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1)
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的一生,经历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前期恰值封建制度走向崩溃,清王朝由强盛向衰败急剧转折;后期则跨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后期的深刻危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促进林则徐尊法反儒倾向的形成。他在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推动下,继承历代法家的爱国主义传统,主张“富国强兵”,抵抗侵略,反对因循守旧,卖国投降,成为鸦片战争时期与龚自珍、魏源齐名的尊法反儒的代表人物。一林则徐出生前后,儒家万口交颂的“乾隆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统治陷入了“概乎四方,大抵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的境地。林则徐的家族,也经历了“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的过程。他的先辈是从福清县迁来省城的中小地主,曾祖以来“累传皆儒业”。但从祖父开始,家境日趋衰败,到父亲林宾日手上,已经“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 (林宾日:《圖书》)。林则徐少年时,父亲当塾师的收入不足偿还债务,母亲和姐妹必须日夜从事裁剪纸花的手工艺劳动,有的时候还无米下锅,“饔飧恒不继”(林则徐:《先妣事略》)。家世的没落,使林则徐产生“读书显扬”,重振门庭的强烈愿望,“为帖括之学”,热衷于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家庭社会地位低下和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