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1篇
统计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实践范式"是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性模式,主要包括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不同于实践形式或形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所谓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二者在实践范式上的差异,而只是双方在"轴心期"及前轴心期具体的文化样式和实践形式(形态)选择与侧重上的差异西方侧重生产实践,面向自然探索其奥妙及对人的有用性,强调外在超越;中国侧重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家庭伦理和社会交往的关系,主张内在超越.前种文化发展出了民主、科学、法治和理性等优秀成果,但也出现了工具理性和"科技异化";后种文化成长出了和谐、友善、勤劳和进取等优秀成果,但也分娩出了非理性主义和"权力异化".二者都属"人类文化",都是中西方社会中的人们在相同实践范式基础上的不同侧重和选择的结果.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作一种彻底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才能真正弄清中西文化差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对失地农民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及其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斌  惠晓峰 《兰州学刊》2008,1(2):105-107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由征地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制度和征地利益分配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建立留地安置和土地入股等制度,就地消化失地农民,使他们“离土不离乡”;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失地不失业”。  相似文献   
13.
刍议西部文化的现状及其创新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学界关于西部文化的四种观点,还没有对西部文化现存状况作出全方位的准确概括。从历史和现实两大坐标考察,西部文化总体上未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特性;但由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西部文化已是一种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西部的文化创新不能停留在表层或一般的观念更新上,而是要以制度为保障,走经济和文化互动共荣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从文化认同到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认同不应该抱着"文化焦虑"的心态,不应该把"西方的现代化"和"现代化"本身混为一谈.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加入WTO进程的加速,文化认同只能以文化创新的姿态出现.只有从市场经济的实践出发,以理性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一切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纪之交的来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了关键性阶段,文化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本文认为,我国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为: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历史进程,进行综合创新;转变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化,是长时期内大群集体的公共人生;文化模式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它是和文化、文化模式的概念一脉相承的,人们在对某种文化模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体味、践履中形成了文化自觉。目前,学界从多个层面揭示出文化自觉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理性认识,对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承担。每个人只有达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起自身的学术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术品格。一个人良好学术素养的生成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众文化进行人文提升的必要性在于大众文化消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对之提升的可能性在于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从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诸环节入手,制定相应政策、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大众的审美教育,是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航空经济的概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经济是民航业内外的一个热词。运用概念分析方法,回顾和分析国内外航空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现有概念具有许多商榷之处,需要重新界定航空经济的概念内涵和集态特征。从全球企业竞争态势上提出了以省级政府为中国发展航空经济的牵头主体,核心工作是搭建好航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发展战略上注意控制规模和实行差异化策略,持续发展好航空运输经济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复杂的联结",全球化是人类近代以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本质是文化全球化。异质文化的重新整合、东西文化互补趋势的出现、文化功能的多重性组合,是文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这种文化态势对西部文化创新的启示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走经济与文化互动共荣之路;以科学、民主、法制和优秀人文精神为内容,完成东西文化互补;以人为中心,把文化繁荣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构建出符合西部民情、适应西部社会发展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这不仅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化”的难度,而且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社会政治总动员的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化解的有效途径为:在清醒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的基础上,力争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在凸显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政治总动员,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个人生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