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明 《学术探索》2003,(11):22-24
2002年底以来,境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渐高,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对中国国际收支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是现阶段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是落实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战略方针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司法领导体制的改革 ;(2 )刑事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 ;(3)司法监督体制的改革 ;(4)刑事司法程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诉讼上的证明责任问题是证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诉讼法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但是,对人民法院在刑、民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却殊少涉及,尤其是对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从“谁主张,谁证明”传统法则出发,干脆予以否定。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刑、民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大家讨论。否定人民法院证明责任的几个原因人民法院在刑、民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本来不乏法律上和理论上的根据,而且已成为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为何对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一直不予理直气壮的承认和研究,对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干脆予以明确否定,我认为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两个概念的简单等同和并用。  相似文献   
14.
李建明 《科学咨询》2009,(24):51-5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即为作文之“米”,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做作业,接触面窄,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乏味,没啥“米”可供“炊”作文。诚然,生活的多彩、丰富,能使作者文思泉涌,笔下生辉。校园生活看似单调、枯燥,其实不然,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借助有限元几何插值的思想,利用结点的坐标和插值函数表示单元内任一点的坐标,根据插值函数的性质,给出了平面图形几何性质计算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易于编程计算,对于直边边界的区域可以给出精确结果。将该方法用于鱼尾板的几何性质计算。  相似文献   
16.
拥有84万人口的内江市东兴区.不仅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通过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把它作为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的目标之一.公开承诺计划完成就业和再就业任务3200人.由区劳动保障局具体负责实施。一诺千金。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5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南京召开。省、市公、检、法和司法行政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和政策法律研究的同志,省法学研究所、南京大学法律系、苏州大学法律系、省公安专科学校、省司法学校、南京公安学校等从事政法研究和教学的同志以及工会、共青团等方面的代表七十余人  相似文献   
18.
19.
20.
法律监督是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检察权通过检察机关所拥有并行使的一系列检察权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公诉权、诉讼监督权和检察侦查权属于检察权能结构中的第一层次,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检察侦查权又包含了诸如不起诉权、抗诉权、直接侦查权等属于第二层次的权能,而为了行使上述权能必须拥有的法律手段则属于第三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实质上就是优化检察机关各个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权能结构,不仅指充实完善检察权的权能体系,也意味着放弃一些与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并无多大关系的权能与职责。我国检察权的权能结构存在不足,需要通过立法授权,完善检察机关的权能结构,同时也应当放弃一些并不属于检察权内容的职权和职责。事实上,我国法律通过对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的规定,已经在刑事诉讼领域建立了以制约和监督为机制,以对警察权和审判权双重控制为特点的控权型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制度的本质特点是由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所指向,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而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中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应以此为前提。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权配置的法理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