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课本多,学时长,教学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微.究其故,是因为把一门才情课、智能课、素养课当作基础课、知识课、文化课、工具课等来教,其结果必然导致语文先生在教学中的着力点和用力方向都发生了偏差,最终酿成了播龙种而收跳蚤的结果.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悟性,即对"生活"和"语言"的敏感,语文先生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这两个敏感上下功夫,花气力,而不是常常把一篇(首)有机统一、有生命的作品像庖丁解牛一样,肢解成八大块,硬塞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两个"敏感"的时候,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至关重要.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关乎人类全局的大课题。这个课题的解决,既是目的,又是过程,是不断解决矛盾、构建新的和谐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以创造思维为先导,凭借创造思维,激发人的创造力,进而转化成创造能力,逐渐升华为创造精神,打破旧的、或者狭小的局部平衡,最终求得全局性的大平衡,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和谐离不开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创造能力为先导,以创造精神为根基。人生来具有的创造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天然资质;后天锻炼形成的创造能…  相似文献   
23.
问题产生于实践。问题意识也养成于人的社会实践。问题意识是检验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独立品格和是否自觉清醒的重要标志。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要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二要培养独立的人格;三要把知识和真理作为唯一的权威关系,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24.
事实是共产主义的出发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这一著名论断,2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被邓小平反复强调,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这就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真理标准讨论。其目的很明确,就是“针对‘两个凡是’的”①。它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解放思想”,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两个凡是”不破除,禁烟人们思想的极左路线、极左思潮就不能被肃清,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弘扬民主、建立健全法制就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  相似文献   
25.
商业精神:新时期文化的酵母李思民以金钱观念为核心的商业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极强的消融作用。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认,使得处在市场文化圈中的文化将彻底市场化。商业精神,就是使新时期文化市场化的发酵素,它在潜浸、影响、渗透新时期文化的时候,...  相似文献   
26.
鲁迅笔下的闰土形象已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他是旧中国农民文化人格的代称.解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形成了"农民"和"公家人",又产生了新中国的"闰土";改革开放以后,急速扩大的贫富差距产生的"老板"和"农民工",又继续诞生了新一代的"闰土"."闰土情结"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隐忍精神、懦夫意识和常乐心态三个层面.随着城镇化、商业化的发展,新一代农民已彻底与"闰土情结"决裂,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昂首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解读"闰土情结",就能形象地看到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探秘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加深对旧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7.
李思民 《社会科学》2000,3(5):16-20
历史上的“义利之争”到了今天演变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二者的关系究竟怎么处置,历来意见纷呈,莫衷一是。有重利轻义之说,也有重义轻利之论,还有取一舍一,即取“鱼”而舍“熊掌”,或取“熊掌”而舍“鱼”之举。很难使二者统一起来,兼而得之。但大体上“义在利先“之说是占压倒优势的。到了邓小平所开辟的“二次革命”时代,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完美地解决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历史难题,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关于义利并举,利在义先的构想,是…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在闯进“人情味”和“人性论”两个禁区后,又大胆涉足“性文学”。这无疑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生气和活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然而与此同时,以“最下最传”为特色的文学创作市俗化倾向,目前又正汇聚成一股潜流,横溢在社会角角落落,浸蚀着人们的灵魂,导致人的价值贬值、精神文明滑坡,并因此降低了社会发展水平,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9.
诗是一切纯文学应有的特质,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物化和心灵的活雕塑。戏剧艺术除了要有"戏"外,还必须有"诗",这样就构成了戏剧的两个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为了挖掘出"戏"与"诗",作家一方面根据戏剧艺术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文体特点,遵循着"永远的追问"和"永远的情感"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又以某种精神探索的意味,把舞台变成灵魂的自白与拷问场,迫使观众和剧中人,连同作者自己一起接受精神的审判。曹禺因此而创作出大师级作品《雷雨》。  相似文献   
30.
生命是生活的细胞核,是生活的主宰者。生活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的艺术。凡优秀的作品,都是极富生命力的。生命力在作品中或张扬,或扭曲,或创伤,所表现出来的情味、趣味和韵味均有所不同。味是生命的资质,味是活力的象征。从心理学角度看,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实质上是对生命况味的发现、觉解和品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