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企业过度排污及相应的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根源于外部性问题和市场失灵问题。通过比较庇古税、补贴和可交易许可证3种政策工具在治理污染上的优劣,可以发现:与传统的"命令—控制"方法相比,可交易许可证由于不强制要求特别的技术、统一的排放率和减排比例而给予受规制企业更多的自由,可以使企业以低成本的减排方法达到规制要求,并且允许企业把自己多余的许可证销售给减排成本高昂的其他企业。在制定政策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市场操纵、现存规制环境、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以便使可交易许可证这一基于市场激励的环境规制工具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们期望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2.
隋唐时期佛教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崇佛礼佛成为不同阶层许多家庭的重要生活内容。许多皈依佛门的出家人与世俗家庭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参与家庭的佛事活动,为父母亲人写经造像,表达自己的孝顺与亲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成员的信仰倾向。  相似文献   
43.
44.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45.
王符文学观念具体表现为对文学美刺功能的重视,主张文学的实诚精神.其本末兼顾的思维方式,是这些文学观念的内在哲学基础.王符文学观念虽然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但是在东汉中晚期文学思想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其本末观念的思考对魏晋文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诸如特定商业限制、恐怖袭击、战乱政变等政治性风险对华商海外经营活动带来了严重影响,表明华商海外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当前,世界经济趋稳向好不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安全环境仍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长时期内,华商海外行商环境仍不乐观.华商要提高风险意识,各方应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47.
文章利用1999~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地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出口地区结构独立于贸易水平本身而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率。当考察的样本为全部省份或贫穷省份时,出口集中度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而当考察的样本为富裕省份时,估计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这意味着贫穷省份可以从集中出口贸易中获益,而富裕省份则不然,至多是混合的情况(即有的获益、有的受损)。这说明当前我们应该允许并支持贫穷省份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与某个或某些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联系;同时应尽快敦促富裕省份分散出口地区结构,防止富裕省份的集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损害从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48.
基督教信仰体系在西方的确立,完全是一个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一神论原则的确立,对犹太教母体的克服和希腊哲学的同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三个决定性环节。正是这三项工作的完成,才奠定了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然而,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基督教的胜利注定只能是阶段性的,随着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覆灭,基督教也必然走向倾颓。  相似文献   
49.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  相似文献   
50.
将近1000年之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惠州,他偶尝荔枝后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诗表露了这位大文豪热爱岭南的微妙心迹。当年苏东坡所引为慰藉的是罗浮山下气候的四季如春和佳果的丰美,如今,罗浮山下的博罗大地,真正次第出新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和谐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