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熊彼特的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从预言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导师四个角度,对马克思或马克思学说做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论述.本文对此略做管窥.  相似文献   
42.
熊彼特的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从预言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导师四个角度,对马克思或马克思学说做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论述。本文对此略做管窥。  相似文献   
43.
陶诗小议     
拜读了高文、王宽行等四位先生关于陶渊明政治倾向的大怍,感到很受启发。这里,就想到的问题,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鲁迅说过:“晋末文章更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我以为这里讲的“和平”,是就文章的作风和形式而言的,并不涉及文章的内容。陶渊明的文章作风看来和平,实际上,在这和平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刚正不阿的精神和夭矫不平之气。他的文章如  相似文献   
44.
李桦 《经营管理者》2005,(12):25-27
对于张小姐所在的这类企业来讲,一方面要考虑 比较长期的留住人才,另一个方面要对家族成员进行 控制,减少他们对企业权力结构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5.
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系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领企业乘风破浪。本文旨在阐述管理创新在中国企业系统元素———人、制度系统与系统的环境动力演化中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作用,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想。  相似文献   
46.
战略柔性、双元性创新和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彭思喜 《管理学报》2011,(11):1604-1609,1668
通过对27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双元性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战略柔性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而且能够通过双元性创新间接影响企业绩效。最后,指出了研究的意义、研究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在欧盟市场上遭遇越来越多的特保调查.本文在分析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面研究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陕西泾阳、洛川县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陕西洛川县和泾阳县219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陕西典型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资于资金量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和成因,为促进陕西典型农业区域农业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完善农村信贷机制为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政策导向效应,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规范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行为。  相似文献   
49.
以昌黎地秧歌为例,通过论述其起源、历史演变及主要形式、特点,指出昌黎地秧歌具有审美娱乐、健身康体、人际交往等丰富价值,分析了昌黎地秧歌能够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带动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进而指出昌黎地秧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对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郑敏着眼于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总体目标,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现代诗学的诸多问题,为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在:她高度重视诗与生命、诗与文化、诗与哲学的关系,提出了要建立一种融生命诗学、文化诗学、哲学诗学于一体的具有更高境界的大诗歌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种种狭隘、偏激、平庸的诗歌观,提升诗人和诗歌的精神境界,中国新诗才能与世界诗歌发展同步,才有可能进入世界诗歌之林。她在"结构—解构"思维影响下,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新诗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主张:认为中国诗学建设要认真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诗史观,编写"健全公正的诗歌史";要大胆消解对诗歌权威的迷信,从诗歌艺术、诗歌发展的角度去客观公正地评价诗人诗作;要重新审视权威的诗歌观,认识其不足及其负面影响;要消解中心,破除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对诗歌创作、诗学研究的误导;要正确处理思维与感觉的关系,重视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