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从文化和认知的整合角度解读含专名的英语习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种语言中的习语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这些相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形成读者理解习语的文化图式.含专名的英语习语尤其承载着异常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我国的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长期记忆中不存在这样的文化信息,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文化图式,出现了文化图式缺省,造成了习语解读上的困难.本文从文化和认知的整合角度出发,运用文化图式理论和Lakoff(1987)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写为ICM)理论,尝试着构建这类缺省的文化图式并继而运用ICM理论达成对这类习语的认知性理解,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解读含专名的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三年七月至七四年元月,这短短的半年中,十恶不赦的“四人帮”在我国教育战线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接二连三地制造了几起危害全国教育事业的重大事件: 七三年七月,他们抛出了一份假《答卷》,树立了张铁生这个政治流氓、现行反革命分子,作为大学生的黑样板;同年十二月,他们抛出了纯属伪造的《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扯起了反对“师道尊严”的破旗,树起了一个“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小学生“典型”;次年元月,他们把黑手伸到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利用一个偶然事件大做文章。不仅把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地方干部列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而且借此抛出了“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黑口号,妄图取消外语教学。霎时间,教育阵地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教师不能安心教,学生不能认真学,干部不能大胆管理,教学质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著作,内容广博,语言精妙,共有单音节反义词327对。其中形容词125对,动词121对,名词70对,副词7对,代词4对。这些词在词义上存在多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形式上有多种对构关系模式,总体上具有不平衡性、常用词频率高、反义词对举工整、数量丰富等特点。研究《荀子》单音节反义词,对专书训诂和古汉语词典编纂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众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国际国内相关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指出了新媒体信息环境下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复杂性,分析了我国公众信息素养的状况.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对策.认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展规划与评估标准,整合资源,发挥高校、图书馆与培训机构的作用,分地区、分群体、分层次地有序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伟大导师列宁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详细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应当而且必须实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特别是在一九○五年七月写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文中,贯彻始终的基本策略原理,就是认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应当做俄国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大致经历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规范化发展以及后期的持续发展等三个时期。主要呈现出政府的鼓励性政策与创办者的广泛性、董事会管理机制的近代民主性、办学规模的递增性、分布地区的不平衡性、办学经费与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等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为争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对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泛化英语专有名词意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分析了泛化英语专有名词首个词义的获得及其引申义的多义范畴,旨在为研究泛化英语专有名词的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面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清政府谕允饬令各地遍设农会,希图利用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共同振兴农业,摆脱国用匮绌的窘境。同时,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上海农学会学术研究团体的创设等,对政府敦本重农、批饬成立农会组织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并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创办农业学堂;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设立陈列所;植树造林以及农业调查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发挥了“整理农业之枢纽”的作用。清末农会无疑是一种具有近代组织制度特征的新式社团,但实质上又是一种受到官府监督、绅商控制的尚不成熟的农民团体,其在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数字化是我国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本文从软硬件设施建设、人员管理、图书馆文化等三方面指出了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对外经济交往并非是近十几年来才提出和实行的一种全新的政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有了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注重把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作为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