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世纪90年代文艺批评理论界提出走向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的构想。从文艺消费的意识、过程、特点、能力以及文艺消费的结构和层次诸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艺消费在社会生活与文艺价值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兰州市 1990~ 2 0 0 0年TSP的年变化 ,2 0 0 0年内TSP的日变化和冬、夏两季一天的时变化分析 ,揭示了兰州市TSP的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 ,指出了造成兰州市严重污染的原因 ,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3.
“文学性”的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概念体现了强烈的学科意识,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解构主义所界定的“文学性”不是指文学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大文学性”,是侵入其他非文学领域的文学特性。当然在文学理论的长河中,对于“文学性”的讨论远不止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这两家,但是他们分别揭示的深层次的文学理论问题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4.
论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 ,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 ,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 ,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 ,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 ,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 ,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 ,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 ,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 ,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 :让政府的角色到位 ;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 ;面向大众 ,面向困难 ,培育社区的功能 ;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 (包括社区单位 )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5.
教学单位考核是高校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教学单位的考核从考核方式到考核体系都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教学单位考核应明确教学单位的目标责任;适当选取考核主体,提高考核主客体的认识;合理设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以定量考核为主,与定性考核适当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学单位考核指标体系;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站在经济学的视角,用普遍认同的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理论为研究起点,以文献阅读为主要研究方法,理性回顾我国农村民主建设过程,认真思考我国农村民主化发展带来的特殊意义,客观分析农村民主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指出理性对待形势和难题,通过加强立法、完善体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其中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并完善我国农村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7.
李炜 《东方论坛》2006,(5):105-111
涉法上访现象的增多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出现的原因,与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社会矛盾有关,也反映了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和法治观念的增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客观认识这一现象,在梳理其背后隐含的社会矛盾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方法疏导解决。同时,应以科学、求实精神,大胆探索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访问题的新路,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平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8.
49.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2008年的调查数据,以就业问题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并对扩大和促进就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城乡就业状况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市场化导向的就业制度初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非正规就业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非农就业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就业经历.我国城乡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失业问题有所加剧;非正规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就业质量亟待提高;城乡隔绝的就业制度虽被打破,但城乡分割的就业市场依然存在.扩大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行就业优先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积极地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重视把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意义;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建立调查失业率的监控和公布制度. .  相似文献   
50.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 9世纪后半期 ,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 ,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 ;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在本文中 ,我要将两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的比较研究汇聚到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