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梯度理论的实质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梯度位置上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河南省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其对梯度理论的应用应采取的方略是:实施"东引西进"战略,依据现有梯度格局,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不同梯度区位上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2.
芥川龙之介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位置,而且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1921年被鲁迅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二三十年代形成第一次译介高潮,改革开放以后又掀起第二次译介高潮。多次翻译不仅确立了芥川龙之介作品的经典地位,也反映了中国译者和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变化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3.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94.
随着聚焦“城镇”空间及在此空间中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的大量涌现,当代城镇电影逐渐走向自觉生产,构建起“都市城镇农村”三维电影空间,当代电影的新理论视域也转向了对全球化时代在地/本土性经验的表达。其中,以重庆城镇空间为主题的电影作为重庆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和审美形态:城镇影像中的废墟式的三峡库区空间、流动式的社会空间、地域色彩的人文空间、命题式的话语机制空间,不仅揭示了城镇电影独特的精神内涵,也呈现了时代下的城镇个体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5.
李蕾 《人才瞭望》2016,(10):54-55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职教新常态给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6.
伴随着我国长护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推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纵深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长护险制度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建立统一完善的长护险评估制度,对于保障社会民生、助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应在制度调适及推广过程中更加聚焦于评估工作,以城市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险制度为依托,探索区域共性、借鉴优秀经验,为长护险制度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完善、创新及推广提供一份借鉴.  相似文献   
97.
本文针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提出数控专业教师在进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具备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要与学生交流,在情感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98.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奇幻小说《奥兰多》对性别身份进行了深刻而超前的探讨,小说中依次出场的几位次要人物——奥兰多初恋萨沙、追求者大公、朋友奈尔和丈夫谢尔虽然着墨不多,却在不同的阶段对主人公奥兰多性别意识的变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挑战了性别规范.在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的烛照下,这几位次要人物为更全面解读伍尔夫的性别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
BT项目作为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不仅能弥补政府基础建设资金的缺口,还能为企业的剩余资本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但基于我国国情,BT项目参与各方仍面临较大的风险。本文主要从投资建设方的角度,对其面临的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应突破原有以第一课堂为主的课程体系,而是扩大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人文素质实用性、技能性的功用。扩大并丰富以“软”、“硬”结合校园文化平台为主的第三课堂;充实并高效以系列化讲座课程为主第二课堂;浓缩并精炼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主第一课堂。与原有的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突破常规思路,从第三课堂入手、打造第二课堂、凝练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