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作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旅游标准的完善基础上。生态旅游标准包括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认证两个重要内容,本文在介绍国外生态旅游的价值理念、运营和管理、利益相关方及其认证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不足与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监管主体不清,监管环节缺乏统筹与协调,监管对象缺乏标准化规模生产,监管方式不健全,社会监督力度不足,信息公开体系不健全。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健全五元主体监管模式、加强六环节链全程监管、增强区域链之间衔接监管、完善多条监管链、健全信息链监管模式等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从主体链:政府-社会中间层-生产者-消费者-大众媒体;环节链:产前-生产-流通-消费-监管-进出口;区域链:农产品生产落后区域-农产品生产产业区-城乡结合区-城区;监管链:制度监管-技术监管-经济监管-组织监管-行政监管;信息链:生产信息-消费信息-检测信息-预警信息等立体监管网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主流范式的危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对食品安全治理形成了以“改善政府监管”为路径依赖的主流范式。这种范式是以管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伴随着西方芝加哥学派的勃兴,管制经济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后半叶遭到了重大批判,以此为基石构建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主流范式也面临着政府替代还是市场修正、公共利益还是部门利益、政府万能还是政府有限的逻辑性、主导性、主体性危机。应当以管制为逻辑起点,以信誉机制为先导,以不完备法律理论下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优化分配为启迪,在食品安全中构建市场先行,辅之以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参与的合作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4.
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给社会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按照三元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从具体化法律制度、优化部门职能衔接、增加技术力量以及加强系统监管等方面出发,探索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保障。农村循环经济建设是整个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制定和完善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相关法律规范和配套实施细则,尽早建立起一整套农村循环经济促进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循环型农村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36.
农民工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完善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利益和谐,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国农民工还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其原因在于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缺位,利益配置不当;因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农民工利益流失;农民工参保意识低下,且参保能力有限;企业排斥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各自为政,全国统筹困难等导致农民工养老保险运行不畅,举步维艰.因此,应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制度,最后在制度的实践基础上,强化养老保险主体的参保意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并实现"应然"与"实然"的制度耦合.  相似文献   
37.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有期限的新型物权,合理、恰当地设置其期限,可以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进而稳定土地经营权使用者的未来土地收益,有利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秩序,稳定地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益。新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草案对耕地承包期届满后作出“再延长三十年”的修订,需要警惕落入形式化的“长久不变”而掩盖风险,因此要反思“自动续期三十年”背后的原委及可能的调整。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及其期限设置的政策与法律变迁着手,论证了“长久不变”并不等于没有期限以及设置“每轮”的政策合理性,并阐述了实践中土地流转需要的差异性、变动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设置的不匹配困境,凸显法律“适当调整”的必要性。将“长久不变”由“土地关系”的调整转向“土地利益”的调整,土地利益协调由形式公平转向实质公平,这直接体现出“适当调整”以均衡土地利益关系来回应“长久不变”的实质性与精准性。最后,从确保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质“长久不变”的层面提出了“确保大稳定”“预期小调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8.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农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制度设计中,应制定相关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发挥和农业生态补偿相关重要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充分保障社会中间层和农民的监督权利。生态补偿制度“以补偿促进环境保护”是对我国目前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补充。生态补偿制度的我国实现由传统“惩罚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向多元的保护机制有重大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其中暗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人的更高更新更长远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前置条件是公正平等,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重要保证是平衡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