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杨义访谈录     
杨义访谈录@杨义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42.
《水浒传》的叙事神理杨义中国早期章回小说的成书和流布,多经历过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所谓作者、版本的考证,以及本事溯源,都是对这个历时甚长,原作、改作者甚夥的历史过程的外在表征的清理。当我们把眼光从这些外在表征,转向考察这个漫长的史程在文本上的内在...  相似文献   
43.
当商品经济大潮汹涌而至之秋,人们的物质欲望获得愈来愈充分的满足和愈来愈强烈的刺激,如果不能得到制度的规范和社会的引导,则必然导致精神的倾斜,或人文精神的衰落.人作为万物之灵,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不然人就混同于动物。记得有一次参加文学学科正高级职称评审会议出来,一位委员发问:人文科学有何用?我说:正因为颇有人觉得人文  相似文献   
44.
45.
杨义 《甘肃社会科学》2006,2(1):117-125
以"管锥"之功求打通,钱锺书是其代表.他的学术方式是见微知著,以微引博,强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一种共时性的横通,他的打通的意义在于融通更深广的人类心智和文化,不在于把学术变成一个体系,而在于把学术变成一个过程.钱穆以"钱串"之喻说会通,主张以纲要将杂乱零碎的材料贯通之,贯通的生命和灵魂则是材料背后隐含的文化.如此追求决定了他大处着眼,时空上纵横贯通的学术模样.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一个作家动笔写他的叙事作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他胸有成竹的话,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要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惟有如此,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写作目标之间,才能形成投入心血和爆发灵感的张力,他的写作  相似文献   
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境界、学术深度和学术广度,开创了中国思想学术史上一个新的时代。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复兴和崛起,为思想学术注入了日益丰厚的物质支持,涵养其底气,增强了一代学人与时俱进的文化自信心;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崇尚原创的追求,提供了很大的精神空间;第三,这代学者风雨人生,阅历时变,不少人磨炼为睿智的观察者、思想者的素质。应该强调,铸造和养成现代大国的学术文化风范,这是思想文化界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成就的关键所在。研究国学,旨在为全面振兴的民族传承文化血脉,充实精神元气,开拓原创学理,发掘民族生命力、凝聚力的根源,发放一张与世界进行堂堂正正的文化对话的身份证,在全球化环境中为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互动提升贡献大智慧。  相似文献   
48.
我不是专门做文艺学研究的,但也可以从相关学科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从现代文学转向古典文学研究,从叙事学到诗学的研究中,我提出了多维诗学的说法。我们的诗学应该是生命诗学、文化诗学、感悟诗学构成的多维诗学,以生命为其内核、文化为肌理、感悟为之贯通。在对“感悟”这一关键词进行历史梳理后,我认为中国文学的特质就是感悟。它是一种潜哲学,包含着中国文学潜在的特质,我们所说的“意境”、“意象”等都与之相关。这里就围绕我的《李杜诗学》所引起的争论来谈谈诗学问题。他们认为李杜不过是作家论,怎么可以称为诗学呢?他们…  相似文献   
49.
前几年,大陆的一些学者喜欢使用“文化模式”这个词,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文化热。热而不作潜心的探究,颇有给人留下几个空空洞洞的理论框架之嫌。框架自然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缺乏那种大眼光,倒欣赏一些从研究有素的具体领域出发,对文化意味真有所得的文章。文化既然无所不在,那么它必然渗入众多的社会层面,而且与时推衍。以中国偌大一个国度,偌长的历史延续,其文化之丰富多彩、复杂错综,自非一个模式、几个模式所能囊括得了的。去年春天我到曲阜开了一个学术会议,回济南途中游了泰山。既在曲阜看到了礼乐  相似文献   
50.
ⅠBianwenasanindependentliterarygenrefirstappearedatsometimeduringthetransitionalperiodbetweentheKaiyuan(713-741)andTianbao(742-755),andXiangmobianwen(SubjugationoftheDevils),theearliestextantDunhuangbianwencomposition,wascreatedinthe7thor8thyearoftheTianbaoperiod.Gechanghua,thetransformationfromthesermonizingpatternofpropagationintoanentertainment-orientedorapartlyentertainment-orientedpatternofpropagationofcanonicalclassicsespeciallyBuddhistcanonicalliterature,markedboththedetachmentofb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