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402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是对我国现行民主机制的概括,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必须长期坚持、发展的重要政治发展方向,其在理念上呈现出对西式民主的三重超越:在政治主体上用“人民民主”超越“公民民主”,强调人民的整体性与能动性,以发展的视角、关系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在运行评价上用“全过程民主”超越“选举民主”,以逻辑过程的闭环和时间过程的延展实现对程序合法与结果正义的双重追求,通过树立目标、团结奋斗开辟出全新的社会发展路径;在价值追求上用“实质自主”超越“自由民主”的“形式自由”,既强调自由的权利又注重实现自由的能力,让权力服务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支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自信,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政治方案。  相似文献   
922.
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看,宅基地使用权改革迟滞于现实需求,因此突破宅基地原有体制壁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是宅基地使用权处置改革的客观要求。当前宅基地使用权处置改革存在法律规制阻滞、产权缺失、宅基地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建议通过政策创新、渐进改革、明确产权属性、适度扩张权能、完善市场交易体制等方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23.
以广州与深圳2大都市圈为例,从创新驱动、经济协调、绿色可持续、成果贡献以及开放共融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经济联系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空间格局探究。结果表明:(1)2019年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态势较好。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发展质量较高的大部分位于中部地区,而东西部高质量得分较低。(2)深圳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协调发展中位于第一,广州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位于第一,东莞在成果共享发展和开放共融发展位于第一;位于偏远地区的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会相对优于核心城市。(3)将广深都市圈按照高质量发展水平分为4类,其中类型Ⅰ为深圳,类型Ⅱ为东莞,类型Ⅲ为广州,类型Ⅳ包括韶关、汕尾、清远、河源、佛山、肇庆、云浮。  相似文献   
924.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过逐步发展,形成制度框架稳定、覆盖面广、按龄筹资、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对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具有借鉴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试点现状与效果,提出进一步优化成都市长护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5.
杜烨能  王刚 《理论界》2023,(5):8-15
天下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在理论维度,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在历史维度,是因为两者经过否定环节之后的彼此相通。这种高度契合性集中体现在“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全人类彻底解放”相契合,“兼善天下”的责任担当与“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相契合,“家国天下”的统一体与“真正的共同体”相契合。高度契合性拉近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联系,架构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同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桥梁,建立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纽带,从而推进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