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 《閟宫》为《诗经·鲁颂》里的一篇,凡八章、一百二十句,为《诗经》中的最长篇。它是鲁大夫公子奚斯在鲁僖公即位后的齐鲁结盟时期写成。诗中不仅追叙周始祖姜嫄、后稷到太王、文王、武王时期周王朝的起源与兴盛过程,而且叙述鲁国受封的由来、鲁僖公时的祭祀盛况、以及僖公恢复疆土等功业。从太王“居岐之阳”、伯禽“俾侯于鲁”、“俾侯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猛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制度、大学生择业观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而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生涯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要感谢10岁那年,家乡发的那场大水,就是因为那次突发的大水,使我获得了人生中父亲给予我的第一次拥抱。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突然发生了急剧变化,阴沉沉的,整个西方都罩着黑压压的乌云,十分恐怖。晚上,一阵阵大风刮起,随即一连串炸雷爆响,接着“叭叭叭”屋顶有大雨降落的声音。大雨虽下了好几阵,但都不长,可风和雷却闹了一整夜。那夜,我胆战心惊,跳到父母的床上,紧紧搂住父亲直到天亮。所有人都明白,昨晚西边下了很大很大的雨。次日下午我放学回家,流经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已涨起了水,父母正急急忙忙在河边垒一道围埂。我家的几间土房离…  相似文献   
14.
《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鲁国列公在位之年问题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而将《史记·鲁世家》和《今本纪年》所记载的鲁公在位年进行比较,借助于“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专题组刚刚得出的武王代纣之年的结论,可以订正鲁国的纪年,也启发人们对《今本纪年》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费誓》为《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书序》及《史记》都称该篇为鲁侯伯禽所作,但后人有不少对此疑而不信,今人则因春秋时期的鲁僖公曾与淮夷争斗,以为《费誓》作于此时。其实,鲁国与淮夷之间的冲突是长期的,周初尤烈,周成王十三年,周公去世不久,鲁侯伯禽曾经会王师“伐戎”,《费誓》可能即作于此时。至于费地所在,后世学者由于不明今山东鱼台境内古费地的存在,遂多误指其为后来鲁国季氏费邑之“费”。实际上,伯禽之时,鲁国势力未至此。《费誓》之“费”应指古费国之“费”,在当今鱼台境内。  相似文献   
16.
今本《中庸》现存《礼记》之中,但缺乏应有的圆融顺通,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它原由两部分组成。我们认为,今本《中庸》实际应有四个部分。通过与上博竹书《从政》篇的对比,看出朱熹分章的第二章到第九章应为原始本的《中庸》;通过与《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等的比较,看出“子路问强”和“哀公问政”原来分别为一个部分;今本第一章和“博学之”以下是一个部分,可能属于原来《子思子》的佚篇。因为子思与《孔子家语》也有密切关系,今本《中庸》仍然可以视为子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周时期鲁国“殷民六族”的社会地位杨朝明周人灭商以后对殷商旧部采取了“怀柔”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即使像参加武庚之叛的殷“顽民”,在被强制迁到成周附近以后,也是让他们“宅尔宅,畋尔田”①,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历的制裁。只是刚刚得到天下的“小邦周...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创造性、复合型及协作型人才。而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具体趋向表现为 :自我化 ;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 ,必须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地做好调适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趋向的调适呢 ?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读《孔子家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明 《文史哲》2006,(4):43-51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讲,历代中国祭祀孔子,都是以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对待的,文庙祭祀礼仪当然首先在于尊崇孔子,同时,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祭祀孔子儒家,就应当正确领会和把握孔子儒学的思想核心。孔子认为,每个朝代的礼制都有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世事变迁,礼法自有损益,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怀与和谐,君臣父子上下等的礼法纲常绝不会变。孔庙释奠礼仪作为传统社会的重要礼制。自形成之日以来,也有一个“变”与“不变”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今日思考与确定孔庙释奠礼仪,应当保持传统祭祀仪典内涵,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