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师道作为苏门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文体都有所涉猎,而以诗歌创作成就为最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被后世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研究论析陈师道的文学思想,对于深入研究苏门文学集团、南北宋之交诗坛状况及"江西诗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传统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面对人类发展中凸现出的各种生存危机的挑战,不断遭到人们的遣责和非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关注是个永恒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历来都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作为其全部理论的立足站和出发点,认为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也是人类发展的目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把人自身看作达到目的的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人类中心主义是源于西欧,影响整个资本主义的传统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是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把世界看成对象,把自然界中的…  相似文献   
13.
从微观到宏观、从遣词炼句到篇章风格,论析了后山诗的体貌特征,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探了后山诗对后世的影响,对全面地研究后山其人其诗,乃至对更深入地把握宋诗特色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的工作是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结构优化,发挥了要素资源比较的优势,提高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了生产率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但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同时,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对世界市场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18个市2000-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及其因素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河南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十分强劲,年均达14.7%,且落后地区具有明显的追赶趋势,但近几年下滑趋势明显。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下降则是制约TFP提升的瓶颈因素。因此,要遏制全要素生产率的下滑势头,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王红时  杨玉华 《职业时空》2008,4(6):148-149
一、生态系统发展观生态系统发展观是系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融合。生态发展观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既受其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个体主动塑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个体,个体力求达到并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华  王红时 《职业时空》2008,4(7):104-105
“和谐”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和谐课堂”指的是课堂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态。“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指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助长,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状态,强调物质要素之间、物我要素之间的高度协调和合一。构建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高等教育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微观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