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52.
最近十多年来,学术界在取得了众所周知的巨大业绩的同时,也暴露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形形色色,或属于学术失范问题,或属于学术道德问题,或属于违反知识产权问题,或属于学术腐败问题,既令人触目惊心,又教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53.
<正> 自1978年以来,我国世界史学界围绕着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讨论,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而言,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从没有过的。就目前国内有关主要论著来看,讨论中主要是对以下四个问题尚有分歧:其一、林肯是不是废奴主义者?其二、林肯是不是“中间派’?其三、林肯与《解放宣言》的问题;其四、林肯与南部重建问题。本文拟就前两个问题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关于后两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可参见拙文:《林肯评价中两个问题的综述》,载《山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5期,亦见《新华文摘》1985年第1期)  相似文献   
54.
问:北大王铭铭教授的学术剽窃问题被<社会科学报>率先披露后,引起很大反响.您最初听说此事时有什么感触?  相似文献   
55.
杨玉圣 《学术界》2002,(4):130-145
有关王铭铭教授抄袭美国学者哈维兰《当代人类学》这一学术剽窃事件的讨论中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即从一开始就有许多人为王铭铭喊冤叫屈 ,鸣不平。这种中国特色的滑稽剧半年多来从未消停过。武汉大学教授梅林亦复如是 ,而且其为王铭铭的辩护辞也最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56.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以其学术剽窃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笔者的上述呼吁,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57.
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一般情形而言,如今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的境遇,似乎很微妙,也很尴尬.这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这一现时代特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8.
本文探讨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这一特定的城市空间内的小区善治与社会建设创新问题。在正视小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的前提下,立足于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的新视角,讨论小区善治与社会建设创新的关系。业主自治乃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试验,体现并有助于城市基层民主政治的生长;小区善治为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是创新社会建设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59.
本文系拙文《大学"去行政化"论纲——论大学问题及其治理(之一)》的姊妹篇,也是笔者正在写作的《论大学问题及其治理》系列评论之二。 本文所谓"去GPD化",是针对目前高校盛行的盲目追求所谓"论文"发表数量这一"学术GDP"现象而言的。此处的"高校科研",除非特别说明,主要是指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研究(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0.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9,30(4):39-49
一、国际视野 本土情怀 题记:这是笔者2006年9月26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丁学良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高等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大概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从徐显明校长那里得知丁学良教授将以某种适当的身份,来中国政法大学服务。当时,我是舞之蹈之,兴高采烈。今天,丁教授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