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1 毫秒
21.
略论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纳西族与藏族无论在族源、语言、宗教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渊源和关系;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也相互影响;在经济上长期互相交流;同时两个民族还相互频繁移民。  相似文献   
22.
反思与整合:构建当代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千百年的发展与和谐是靠了各个民族的自我规范、自我制约和自律机制才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不应囿限在“孔孟”或“儒家”的圈子里来谈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遗产,而应从更广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中国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各民族都应该相互吸取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只有进行整体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整合,才会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23.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是一次对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我们热切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入这场学习热潮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24.
出生是人的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礼仪中,生育礼俗集中反映了人处于生命的起始阶段时与特定社会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许多民族的传统生育礼俗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关于自身增值和亲族继嗣、子嗣性别的观念和各种基于巫术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意识。纳西族传统的生育礼俗在这些方面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25.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6.
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人口只有二十几万,但有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拥有用象形文字书写的数万卷古籍,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一百多年来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研究者始终不绝,近年来更呈热门趋势,各国不少专家学者从多种学科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很多青年学者把纳西学选为博士论题,国际上出现了纳西文化研究会,各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本文拟简略地把西方国家的纳西学研究情况作一介绍,以飧国内同好。  相似文献   
27.
论纳西族巫师“桑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除了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以外,还有一种自称为“吕波”(leebbuq),民间称之为“桑尼”(Sainid)的巫师。东巴与桑尼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桑尼,有助于了解纳西族的多元文化,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也有裨益,本文对桑尼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8.
从丽江古城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当代社会也在发生重大的文化变迁,特别在中国西部少数民地区,文化变迁是非常突击的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不仅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促成因素,也是形成旅游名胜的因素.在当代的文化变迁中,如何保护和发展丽江古城的文化,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9.
"黑""白"观念是与纳西、彝、羌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族群以及喜马拉雅周边地区和"藏彝走廊"不少族群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现象.学术界因此将"黑白"观念与有些民族的族称联系起来作了不少探讨,也有不少争论.长期以来,纳西族宗教和民俗中的"黑""白"观念成为一个争议多的问题.本文用丰富的民族志、宗教学资料和历史文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纳西族的"黑""白"观念.指出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是"尚白忌黑"的,纳西、纳罕、纳恒、纳、纳木依等族群的"纳"一词,是一个尚待探讨其含义的族名,无论它的语意与"大"、"巨大"或与"黑色"有无联系,都与"黑色崇拜"无关.此文对探讨有争议的彝族的"黑""白"观念以及进一步探讨藏缅语族族群的色彩信仰和相关的民俗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0.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的重大战略,这为云南省社会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对云南省的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桥头堡的过程本身就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过程,是以开发促进云南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云南的社会事业要起到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作用,就要结合云南的实际,走一条既在各项行业的指标上能和全国有可比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又符合云南实际情况有本省特色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应坚持从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事业上实行分类指导,深刻理解多民族、多山区和边境线长的区域社会事业的特殊性,遵循其特色和发展规律,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因族因事制宜,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云南这个中国对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为我国树立一个充满生态环境魅力、多元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存魅力的“七彩云南”形象,让人们通过云南认识我国在这造福人类的两个方面的亮点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