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2.
1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历史必然性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从目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状况和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人从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研究中心的这一转移汇合着进步和倒退的双重倾向。一方面,从历史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体现着认识的深化和进步,因为认识客体的任何一种努力一旦持续下去,就会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即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1哲学教学体系,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宾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例子”,而是在“双重解读、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用中国哲学话语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4.
杨朔同志的《茶花赋》作于一九六一年三月。作者从一九五六年起就先后到过欧亚非很多国家,常年累月,身居异国他乡,一旦踏进祖国,犹如婴儿投进了母亲的怀抱,那种甜密、温柔、幸福、美满之情是可想而知的。“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刘勰《文心雕龙》)这是《茶花赋》的酝酿创作过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但仅此是不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高超的写作技巧,《茶花赋》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常讲,散文的写作,要有五“贵”,即:  相似文献   
25.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确立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并不是一个空概念,它本质上是反映现代精神和现代活动特点的意识。在邓小平的活动和意识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现代意识性,它包括三个层次,即现代的时代观、现代的活动观、现代的思维方式观。要把握邓小平的现代意识理论,便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造成一种革命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体系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作用和意义是全方位的.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确立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释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人生观教育,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即用当代科学的新成果阐述基本观点;深入挖掘以往教科书所忽视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详尽展开,同时又成为当代“热点”问题的观点,使之上升为基本观点;随着学科分化,像阶级、国家、革命这样一些观点已成为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了.  相似文献   
27.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虽然也很艰难,但到了19世纪初,一门门自然科学毕竟 象繁星一样布满在科学的“太空”,把人类智慧之光照射到自然界的内部,然而,人 类对自己及其社会生活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历史的表层;人类是从自然开始自己的唯物主义历程的,然而,直到19世纪初,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仍占鳌头。自然  相似文献   
28.
重建公平     
重建公平杨耕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平问题引人瞩目。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实行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公平的破坏和丧失;社会公平只能建立在市场经济之外,高尚的道德只能从“场外”灌输给“场内”的人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29.
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和核心观点。对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理解的成熟程度,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成熟程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标志。应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描绘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大致轮廓,但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形态》中并未得到确切的规定和准确的表达,而中心范畴的清晰、核心观点的明确是任何一个科学体系基本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在《形态》中只是初步形成,而未基本形成。《形态》并未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对马克思的另一著作《哲学的贫困》内容的分析并把它和《形态》作一番比较研究,我们便可以看出:《哲学的贫困》并不是《形态》的简单重复,它和  相似文献   
30.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的一般世界观内容,一部分是同历史科学联系着的科学内容。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和历史科学的统一,属于历史哲学范畴。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或直接划入马克思哲学是不妥的;简单地等同或划入具体的历史科学也是错误的。它是社会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和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的统一;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就能真正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真正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真正使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历史科学区别开来;真正适应人类的认识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